比屋而封的意思、比屋而封的詳細解釋
比屋而封的解釋
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後泛稱風俗淳美。
詞語分解
- 比屋的解釋 .所居屋舍相鄰。《三國志·魏志·杜畿傳》“ 荀彧 進之 太祖 ”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玄 《傅子》:“ 畿 自 荊州 還,後至 許 ,見侍中 耿紀 ,語終夜。尚書令 荀彧 與 紀 比屋,夜聞 畿 言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網絡擴展解釋
“比屋而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字面與引申義
- 字面拆解:“比”意為緊挨、靠近;“屋”指房屋;“封”在古漢語中有安定、完固之意。字面可理解為“房屋緊密相鄰,如封條般穩固相連”。
- 引申義:形容鄰裡關系和睦互助,後泛指南代教化普及、民風淳樸的社會狀态,強調家家有德行,堪受表彰。
二、出處與典故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尚書大傳》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漢代陸賈《新語·無為》進一步闡釋:“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教化使然也”。
- 曆史背景:原指上古堯舜時期通過教化實現社會和諧,後成為儒家推崇的理想民風典範。
三、用法與示例
- 語境應用:多用于描述社會治理成效或淳樸民風,如“舜彈五弦之琴,詠《南風》之詩,而天下自理,由堯人可~也”。
- 語法功能:作謂語或定語,如“比屋而封的盛世景象”。
四、近反義詞
- 近義詞: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形容社會安定)。
- 反義詞:比屋而誅(指民風敗壞,家家可誅)。
該成語既包含對鄰裡互助的贊美,也隱含儒家對教化治世的理想追求。其核心思想強調道德教化對社會治理的深遠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比屋而封——一個詞的意義
《比屋而封》,是一個四字成語,意指比喻将小事當成大事來處理,或者是過分講究形式的行為。這個成語在漢語中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在處理事情時過于拘泥于細節,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比屋而封》的拆分部首是比,這個字屬于金部;它的組構是由“比”和“匕”兩個部分組成。《比屋而封》的總筆畫數目是十六畫。
來源和繁體
《比屋而封》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述而》篇。在古代,當時的人們對官職很看重,尤其是當一個人的地位上升時,會有人為他蓋一所更大更好的房子,以示恭敬。然而,孔子卻反對這種行為,認為“比屋而封”是一種************,忽視了内在的品質。
在繁體字中,《比屋而封》的書寫形式仍然是「比屋而封」,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所有的漢字都是以獨立的象形文字形式出現的。因此,在古代的字典中,我們可以看到《比屋而封》的古字形。例如,「比」字的古字形是「匕比」,「封」的古字形是「寸一田」,「屋」的古字形是「屍茍」。
例句
他在公司裡總是比屋而封,太過于注重手續,而忽略了真正的問題。
不要隻是追求************,我們應當關注問題的實質,避免比屋而封。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屋漏偏逢連夜雨、藕斷絲連。
近義詞:拘泥形式、繁文缛節。
反義詞:本質、實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