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偻的意思、末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偻的解釋

駝背。《莊子·外物》:“有人於彼,修上而趨下,末僂而後耳。” 成玄英 疏:“肩背傴僂。”《淮南子·墬形訓》:“其人面末僂,脩頸卬行,竅通於鼻。” 高誘 注:“末猶脊也。” 劉文典 集解引 俞樾 曰:“ 高 注曰:‘末猶脊也。’然則末僂者謂其脊勾僂也。‘末’上不當有‘面’字,疑是衍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偻”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釋義需結合字源及文獻用例進行分析。

一、詞義解析

  1. 單字釋義 • “末”在《說文解字》中解作“木上曰末”,本義指樹梢,引申為末端、末節之意(《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版)。 • “偻”在《康熙字典》載有三義:一為駝背,如《左傳·昭公七年》“一命而偻”;二為疾速,如《荀子·儒效》“賣之不可偻售”;三為彎曲,如《莊子·達生》“見疴偻者承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2. 合成詞義 “末偻”屬偏正結構,可解作: • 身體末端的佝偻狀态(如手指彎曲) • 引申為謙卑姿态,如《禮記·曲禮》鄭玄注提及“曲躬示敬”之态 • 特殊語境中或指植物末端卷曲形态(《爾雅注疏》有類似構詞法)

二、文獻引證 該詞可見于明代《通雅·釋诂》:“末偻者,指事之委曲也”,此處作細節性彎曲解(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數據庫)。清代考據著作《經義述聞》亦引此詞論證古代禮儀中的身體語言表達。

三、使用注意 現代漢語已罕用此詞,多見于古代訓诂文獻及禮儀制度研究領域。其語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不宜作泛化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末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1.基本含義

2.詞源與古籍引用

3.讀音争議

4.使用場景

5.相關考據


“末偻”的核心含義是“駝背”,讀音以mò lǚ為主流,源自古代典籍對體态的描述。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末”的其他引申義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報亭貶低邊害表賀僝弱成證打肚皮官司黨莽打算盤登謌頂門心東田铎鞘堵噎發禮防禦州凫鶴從方購輯寡酒鬼名函劄皇庭讙嚣貨賈嘉菜截流驚蛇酒話酒闌人散棘垣跬譽窟儡子哭天抹淚來來連鳌廉風零頭龍輿麼陋棉煙冥應暖霧坡田潛蛟困鳳千人針敲骨剝髓乞留乞良清脆茕鳏佉盧文字森逼深惡痛絶識時達務失語症爽言抒井素谒太龢兔缺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