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畔的意思、攜畔的詳細解釋
攜畔的解釋
見“ 攜叛 ”。
詞語分解
- 攜的解釋 攜 é 帶:攜手。攜帶。扶老攜幼。 離,叛離:攜離。攜貳。 .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畔的解釋 畔 à 田地的界限。 邊:河畔。湖畔。橋畔。耳畔。枕畔。 〔畔援〕橫暴,跋扈,如“帝謂文王,無然畔畔。”亦稱“畔換”、“叛換”。 古同“叛”。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攜畔”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é pàn,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核心含義:指“背叛”,與“攜叛”同義()。例如,在曆史文獻中常用來描述背離原有立場或團體的行為。
出處與用法
- 古籍引用:如《三國志·吳志·駱統傳》提到“姦心動而攜叛多”,《新唐書》中也有“諸下同心無攜畔者”等用法,均強調背叛之意()。
- 現代釋義:部分詞典(如)将其誤解為“攜手并肩”,可能因字形相近導緻混淆,但權威古籍及多數詞典均以“背叛”為正确釋義()。
常見組詞
- 攜叛:與“攜畔”互通,如《續資治通鑒》中“設或攜叛,亦是常事”()。
“攜畔”一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但其主流含義為背叛,而非“團結合作”。若遇到現代釋義沖突,建議優先參考權威古籍或專業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攜畔的意思
攜畔是一個成語,意為攜手并肩、共同走過荊棘叢生的道路,形容彼此互相扶持、共同進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攜:手(扌)+ 夷(㐄),共6畫。
畔:田(甲)+ 一(丨)+匕(卩),共8畫。
來源
《攜畔》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中。當時齊國國君王貝與衛國相王桓不和,但王貝卻親自前往衛國,攜手與王桓走過了艱難困苦的歲月。這個故事傳承下來,後人将攜手并肩的意義賦予了攜畔一詞。
繁體
攜畔的繁體字為攜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攜畔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廣韻》中是寫作“攜判”、“攜判”等。
例句
他們是真正的好朋友,攜畔度過了許多困難的時刻。
組詞
攜手、攜帶、攜程、攜款、畔岸、畔江、畔山
近義詞
攜手、共赴、同行、同心協力
反義詞
背道而馳、各自為政、獨行其是、不共戴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