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榷的意思、監榷的詳細解釋
監榷的解釋
指國家監督專賣。 嚴複 《<原富>按語》:“國之官事, 晉 用 楚 材,古今有之,而未聞監榷之政6*付之他國之吏者也。”
詞語分解
- 監的解釋 監 (監) ā 督察:監察。監控。監測。監護。監考。監聽。 牢,獄:監獄。監押。監禁。坐監。 監 (監) à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監(宦官,阄人)。國子監。欽天監(掌管天文曆法的官府)。監生(在國子監肄業者,亦可用錢捐得)。 古同“鑒”,鏡。 古同“鑒”,借鑒,參考。 姓。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 榷的解釋 榷 è 渡水的橫木。 專賣:榷貨。榷場(征收專賣稅的交易場所)。榷稅(專賣業的稅)。 商讨:商榷。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監榷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監榷(jiān què)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監”與“榷”二字組合而成,主要應用于中國古代經濟制度領域,特指國家對某些重要商品實行專營專賣的管理制度。以下從詞義、曆史背景及權威引用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
- 監(jiān)
本義為監察、監督,引申為管理、管控。如《說文解字》釋:“監,臨下也。”在“監榷”中強調官府對專賣事務的監管職能。
- 榷(què)
原指獨木橋,引申為獨占、專賣。《漢書·武帝紀》注:“榷,謂專其利使入官也。”即國家壟斷特定商品的産銷以獲取財政收入。
二、複合詞釋義
監榷指官府對鹽、鐵、茶、酒等戰略物資實行專營專賣,并通過設立專門機構進行管控的制度。其核心特征包括:
- 壟斷性:禁止民間私販,由國家統一控制産銷。
- 財政性:旨在增加國庫收入,如宋代“榷酒”“榷茶”占賦稅比重極高。
- 管控性:設立“榷貨務”“鹽鐵使”等官職機構執行監管。
三、曆史制度背景
該制度始于漢代鹽鐵專營(《史記·平準書》),至唐宋時期臻于完善:
- 唐代:設鹽鐵使掌監榷,劉晏改革鹽法确立“民制—官收—商運”模式。
- 宋代:擴展至茶、酒、礬等商品,設“榷貨務”統籌全國專賣,《宋史·食貨志》載:“天下利柄,鹽鐵居半。”
- 明清:延續鹽茶專營,但逐步引入“商專賣”(如鹽商特許經營)。
四、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監榷”一詞已罕用,但作為曆史術語仍保留以下含義:
- 經濟制度專稱:特指中國古代國家專賣制度。
- 管控隱喻:偶用于比喻對關鍵資源的嚴格管控(如“知識監榷”)。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監榷”詞條釋義及曆史用例。
- 《宋史·食貨志》(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一百八十三“食貨·鹽法”詳載宋代監榷制度。
- 呂思勉《中國制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八章論及漢唐監榷演變。
參見:榷場、鹽鐵論、專賣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監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國家監督專賣制度,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政府對特定商品(如鹽、鐵、茶等)實行專營管制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字義拆分:
- 監(jiān):意為監督、監察,強調官方的管控職能。
- 榷(què):指專賣、專營,特指國家對某些商品的壟斷經營權。
- 合義:兩字組合後,表示國家通過行政手段對特定商品的生産、流通及稅收進行集中監管。
曆史背景與用法
- 經濟管控:
古代政府通過“監榷”制度控制重要物資(如鹽、鐵),既保障財政收入,又防止私人壟斷。
- 文獻例證:
嚴複在《<原富>按語》中提到:“未聞監榷之政付之他國之吏者也”,強調此類政策需由本國官員執行。
相關延伸
- 近義詞:專賣、專營、榷稅。
- 反義詞:私營、自由流通。
- 現代關聯:類似當代的煙草專賣、石油專營等國家壟斷經濟模式。
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經濟制度,可查閱《原富》或相關經濟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貝多葉書不賣帳才貌俱全撐眉努眼癡骸尺箋篡叛蹴蹑電視大學椟栌匪妓風風傻傻烽爟分星擘兩俘獻古簡蝦蟆瘟涸竭衡緫後備糧劍合秬草鲙蟲悃款老闆子勞駕梁苑隋堤聯席獵古調離簁柳毬六舞流赮論工論經眉斧梅妻鶴子喃喃笃笃泥涴青黝卻笠人鑒宂厭暑濕屬者四聚四種速旤蘇門嘯檀郎痰迷心竅鐵棒磨成針擿裂廳子痛貫心膂銅獸頭會吳中現鈔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