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裝書卷、文件的口袋。 唐 王起 有《獺皮書袋賦》。見《文苑英華》卷一○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平曾 謁 華州 李相 不遇,因吟一絶而去曰:‘……詩卷卻抛書袋裡,譬如閒看 華山 來。’”
(2). 金 大定 十六年規定的官吏佩飾,懸于束帶,作為區别于士民的标志。其質料、顔色,因品級高下而有所不同。參閱《金史·輿服志下》。
(3).指古書詞句。 清 沉起鳳 《諧铎·十姨廟》:“五姨慣弄書袋,今止要集古人舊句,各成一律。” 鄧廣銘 《<稼軒詞編年箋注>題記》:“ 辛稼軒 在寫作歌詞的時候,往往喜歡‘掉書袋’,在歌詞當中使用很多的史事和典故。”參見“ 掉書袋 ”。
“書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裝書的口袋
指古代用于存放書卷、文件的布袋或容器。唐代王起曾作《獺皮書袋賦》(見《文苑英華》卷一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也有“詩卷卻抛書袋裡”的描述。
官吏佩飾
金代大定十六年(1176年)規定,官員需在腰間束帶上懸挂書袋作為身份标志,其材質和顔色依品級不同而有所區分。
代指古書詞句
清代文獻中,“書袋”被引申為古書中的詞句或典故,例如沈起鳳的作品中曾用此意。
含義:指說話或寫作時過度引用古籍、典故以炫耀學識,含貶義。
出處:宋代馬令《南唐書·彭利用傳》記載其“言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談,俗謂之掉書袋”。
示例:如《封神演義》中商纣王被諷“掉書袋”,後演變為形容人賣弄學問。
“書袋”既可指實物(書袋、佩飾),也可抽象為古籍内容;其衍生詞“掉書袋”則側重批評刻意引經據典的行為。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含義。
《書袋》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指的是用來裝書籍的袋子或包裹。
根據《康熙字典》,《書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和“⺝”,總共有11個筆畫。
《書袋》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其中,“書”是指書籍,“袋”是指包裹。所以,《書袋》就是指用來包裹書籍的袋子。
《書袋》的繁體字為「書袋」。
古時候的《書袋》寫法并沒有太大差别,依然是由兩個漢字組成。
1. 他提着一隻書袋走進圖書館。
2. 她的書袋裡裝滿了各種類型的書籍。
1. 書包
2. 書冊
3. 書架
4. 書房
1. 書包
2. 書箱
3. 書簍
4. 書囊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如果要表達相反的概念,可以使用“空袋”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