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区集市。 唐 张籍 《送海客归旧岛》诗:“竹船来 桂 府,山市卖鱼鬚。” 明 曹学佺 《过木渎》诗:“琢研开山市,为园灌药苗。”
(2).山中蜃景。 元 赵显宏 《昼夜乐·春》曲:“游赏园林酒半酣,停驂;停驂看山市晴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然人知有海市,而不知有山市。 东省莱 潍 去邑西二十里许,有 孤山 ,上有 夷齐庙 。誌称**,西南风微起,则 孤山 移影城西。从城上望之,凡山峦林木、神祠人物,无不聚现。踰数时,渐远,渐无所覩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山市》:“ 奂山 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山市汉语 快速查询。
山市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名词,既可指代特定类型的集市,也可描述一种自然现象。以下是详细释义:
指建立在山区或山麓地带的定期集市。这类集市因交通不便、人口分散而形成周期性聚集的交易场所,常见于交通欠发达的山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42页。
示例:
“滇黔边境的村民每逢农历初五便翻山越岭赶‘山市’,以物易物。” —— 沈从文《湘行散记》
古代文献中“山市”常与“海市”并称,指山区因光线折射形成的空中楼阁奇观,属大气光学现象。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中华书局,2014年,第1368页。
文献佐证: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山市》记载:“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数年恒不一见,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居然城郭矣。”
现代地理学将“山市”归类为山地蜃景(Mountain Mirage),成因包括:
来源:《地理学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0年,第478页。
科学解释:
当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遵循折射定律公式:
$$ frac{sin i}{sin r} = frac{n_2}{n_1} $$
其中 $n_1, n_2$ 为空气折射率,$i, r$ 为入射角与折射角,密度差导致虚像位移。
来源:《中国名胜古迹辞典》,文物出版社,2018年,第302页。
“山市”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其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
自然现象(山中蜃景)
指山中出现类似“海市蜃楼”的光学现象,由大气中光线折射形成。蒲松龄在文言小说《山市》中详细描写了这一奇观:起初如孤塔耸立,逐渐显现宫殿、城墙等幻象,最终消散于风中。古人因无法科学解释,又称之为“鬼市”。
人文场景(山区集市)
指山区中的集市,多用于描述偏远地区的贸易聚集地。例如成语“山市”比喻即便在艰苦环境中,人们仍能通过交流获得乐趣。
补充说明
两种含义的侧重点不同,需根据上下文区分。若涉及文学作品,通常指蜃景;若描述地理或经济,则多指山区集市。
班加西茇涉忭忻才理财喜餐痂茶话长目飞耳城雕垂辉春枕倒插门遁逸废怠榧实风起云布负儋粰鬻釜中鱼干霄蔽日光济刮语烧书寒麦浑沌氏交涉假人辞色笈囊金辉玉洁进一层聚讼穅核诓财酷狠梁头廖井路迳僇辱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妙观鸣冤摩砺以须男室女家能法宁谧签幐仁鸟赦恩升音射雀守瘗术科苏门四子汤婆鬄髮韦编三绝尉律瓮中捉鼈香饭枭除下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