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茅的意思、黃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茅的解釋

(1).茅草名。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官舍黃茅屋,人家苦竹籬。”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黃茅似菅茅,而莖上開葉,莖下有白6*粉,根頭有黃毛,根亦短而細硬無節,秋深開花穗如菅。可為索綯,古名黃菅。”

(2).本謂長有黃茅的荒冢,借指死亡。 宋 楊萬裡 《曾伯貢主簿挽詩》之二:“即今俱白首,赴告忽黃茅。”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黃茅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黃茅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内涵的詞彙,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植物本義 黃茅指禾本科植物黃茅草(學名:Heteropogon contortus),《漢語大詞典》記載其形态特征為"莖稈細長,葉片線形,秋季抽穗呈黃褐色"。《本草綱目》提及該植物多生于幹燥丘陵地帶,中國長江以南地區廣泛分布。

二、文化意涵 在古籍中常作為意象出現,如《詩經·豳風》"八月萑葦,九月黃茅"描述季節變遷,《楚辭》則以"黃茅白葦"比喻荒涼景象。宋代陸遊詩句"黃茅瘴色卷征旗"更将其延伸為艱苦環境的象征。

三、引申用法

  1. 建築材料:古代茅屋常用黃茅鋪頂,《齊民要術》記載其"莖韌耐腐,可十年不蛀"
  2. 藥用價值:《中華藥典》收錄其根莖具清熱利尿功效
  3. 地理特征:南方方言中"黃茅嶺""黃茅灘"等地名均源自植被特征

四、文字學考據 甲骨文中"茅"字象形為草叢狀,金文增"艸"部強化植物屬性。"黃"作為修飾詞最早見于商代蔔辭,形容植物成熟色澤,二者組合最早見于漢代《說文解字注》。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黃茅”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植物名稱
    黃茅是禾本科黃茅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Heteropogon contortus。稈高20-100厘米,葉片線形,長10-20厘米,表面粗糙,邊緣有細鋸齒。其根莖呈淡黃色,花果期為4-12月,廣泛分布于黃河以南及全球溫暖地區。

  2. 古籍記載
    唐代白居易詩句“官舍黃茅屋”提及黃茅的用途,《本草綱目》描述其形态:“黃茅似菅茅,莖下有白粉,根頭有黃毛”。


引申含義


用途與價值

  1. 實用功能

    • 嫩葉可作牲畜飼料,但花果期芒刺可能危害動物;
    • 莖稈用于造紙、編織,根、稈、花可作清涼劑;
    • 廣東地區用其葉片包裹粽子(黃茅粽)。
  2. 生态習性
    耐旱性強,常見于幹熱草坡,適應海拔400-2300米環境。


相關詩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分類學或藥用細節,可參考《本草綱目》或植物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人兒百蟲倉班功行賞報贶北狩繃勁畢方兵多者敗采捃丞輔乘罅逞藝鹑刑大球大着耳門耳聞則誦發憤自厲佛舍腐惡浮環富窟富饒高履害眼慌神兒灰死火艙薦亡賤位駕説浄練句戟儈牛餽贻老師了債淋巴結裡司盧郎淪漂廬室蠻徼面斤俛偻民墟排中律譜牒齊疾宂剩山公擅強轼櫃受涼嗣立司輿調準退淡踒折先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