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镌椠的意思、镌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镌椠的解釋

雕刻印刷的底闆。《唐人小說·沉亞之<湘中怨解>》 汪辟疆 按語:“後人改定,未必出於傳寫鐫槧之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镌椠”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镌”和“椠”兩個單字組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镌”指雕刻、鑿刻,如《說文解字》中“镌,琢石也”;“椠”本義為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後引申為書籍、刻版,如《論衡·量知》載“斷木為椠”。二者合稱“镌椠”,特指刻版印刷或雕版成書的工藝,常用于描述古代文獻制作過程。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曾用“镌椠流傳”形容典籍刊刻。

從字源學角度分析,“镌”屬金部,強調金屬工具雕刻的工藝屬性;“椠”歸木部,體現載體材料的物質特性。二字組合完整呈現了雕版印刷的核心要素——工具與載體,反映了中國古代印刷技術的典型特征。據《中國印刷史》記載,該詞多見于宋元文獻,與活字印刷術發展密切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

“镌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存在兩種解釋:

  1. 形容書法工整深刻
    “镌”指雕刻、刻寫,“椠”指字迹工整。合起來形容書法或文字刻寫精美工整,且内容深刻、令人難忘。例如用于贊美書法作品或文學創作,強調其藝術性和感染力。

  2. 指古代雕刻書寫的行為
    “椠”也指竹簡或木簡等古代書寫材料,“镌椠”可理解為用刀在竹木簡上刻字的行為。這是古代重要的記錄方式,刻寫的文字便于長期保存,成為研究曆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另有說法認為“镌椠”指雕刻印刷的底闆(如木闆印刷的模闆),但這一解釋來源的權威性較低,可能為引申義或特定文獻中的用法。

使用場景:

注意:現代語境中,該詞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敗子回頭金不換辦具半坡遺址北發飙疾逋租國倡論赤須從教大頑逗嚷梵教飯廳諷說幹斷高辟鹳井詭把戲渾樸積陳截翦節衣素食景夷骥塗枯悴馬兀密諱瑉石母體幕胥甯附凝靜襻膊兒配備強自取柱七星車曲允人神同嫉三分三考散沒擅斷深雠大恨沈窘飾法識神衰痿説衛速訟讨人厭通波投軀丸封望想亡逸問水濱相接先見之明校治寫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