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簸揚谷物的器具。即風車。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漕項》:“按開徵之時……總須日日在倉,多置搧箱鬥斛,以便速收。”
“搧箱”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錢穀·漕項》中提到,征收糧食時需“多置搧箱鬥斛,以便速收”,說明搧箱在古代農業經濟中的實際應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形制細節,可參考古籍《福惠全書》或農具研究文獻。
搧箱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shān xiāng。這個詞的意思是用扇子或手掌等輕打物體的動作。
搧箱這個詞由部首扌和席組成,扌是手部部首,席是字的聲部,表示讀音。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搧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古漢語,可以在《世說新語》中找到相關的記載。它是一個形容打賭輸掉後被打臉的比喻用語。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詞的含義擴大,可以用來形容輕打物體的動作。
搧箱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摲箱」。
在古代漢字中,搧箱的寫法稍有變化,用的是「摲」和「箱」的舊字體寫法。
他生氣地拿起扇子,用力搧了搧箱。
相關的組詞有搧風、搧拭、搧灰、搧汗等。
近義詞包括拍、擊、敲。
反義詞包括輕輕地、緩緩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