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觞爵的意思、觞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觞爵的解釋

酒器。 三國 魏 曹植 《節遊賦》:“浮沉蟻於金罍,行觴爵於好求。”《宋書·禮志三》:“今聖上繼 武皇帝 ,宜準 漢世祖 故事,不親執觴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觞爵”是古代漢語中表示酒器的複合詞,由“觞”和“爵”兩個單字組成。以下是綜合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觞爵”泛指古代飲酒的器皿,主要用于宴飲、祭祀等場合。例如:

二、單字解析

  1. 觞(shāng)

    • 定義:一種橢圓形酒杯,兩側有耳,材質多為木質或青銅。
    • 功能:用于盛酒或敬酒,如“曲水流觞”典故中的酒杯。
    • 引申義:可代指宴飲活動,如“觞詠”(飲酒賦詩)。
  2. 爵(jué)

    • 定義:三足青銅器,形似雀鳥,前有流槽(倒酒口),後有尾,下有足。
    • 功能:兼具溫酒、盛酒功能,常見于貴族宴飲和禮儀場合。
    • 象征意義:與等級制度相關,如“爵位”一詞即源于此。

三、二者區别

特征
形制 橢圓形,雙耳 三足,流槽與尾
材質 木、青銅為主 青銅為主
用途 宴飲、祭祀 溫酒、禮儀
文化意象 文人雅集(如曲水流觞) 貴族等級象征

四、文獻關聯

“觞爵”常出現在描述宴飲場景的典籍中,例如《禮記》《莊子》等,體現了古代酒禮文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器物的考古特征,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觞爵的意思

觞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用來描述舉行宴會或慶祝儀式時所使用的酒杯或酒器。

觞爵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觞(音shāng):由“辶”(走)和“凡”(普遍)組成。

爵(音jué):由“爪”(手爪)和“卩”(印章)組成。

觞爵的來源

觞爵最早出現在《尚書》、《詩經》等古代經典中,用來描述古代貴族或士人聚會時所使用的酒器,象征着莊重和尊貴。

觞爵的繁體

觞爵的繁體字為「觴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觞爵的漢字可以寫作「觴爵」或「觴爲」。

觞爵的例句

1. 君王舉觞爵,萬衆皆醉倒。

2. 歡慶之日,盛開玉觞爵。

組詞

1. 觞盞(shāng zhǎn):指酒中的杯盞。

2. 觞席(shāng xí):指用于舉行宴會的酒席。

近義詞

觥(gōng):指形狀高大、底部封閉的酒器。

爵杯(jué bēi):指古代貴族所使用的酒杯。

反義詞

杯盞(bēi zhǎn):指一般的酒杯或酒盞,與觞爵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