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白雁。 明 顧文昱 《白雁》詩:“萬裡西風吹羽儀,獨傳霜翰向南飛。”
“霜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霜翰”最早出自明代顧文昱的《白雁》詩:“萬裡西風吹羽儀,獨傳霜翰向南飛。”這裡的“翰”指鳥羽,特指白雁。因白雁南飛時正值霜降節氣,古人将其視為霜信(霜降的征兆),故稱“霜翰”。此用法在詩詞中較為常見,例如詩句中還提到“蘆花映月迷清影,江水涵秋點素輝”,進一步描繪了白雁南飛的景象。
部分詞典(如)将“霜翰”解釋為“霜華凝結在翰墨上的景象”,用以比喻書法或文章的清新雅緻。這裡的“霜”指白色霜晶,“翰”指毛筆或文字,通過自然景象的意象引申到藝術創作領域。不過這一用法在古籍和詩詞中較為少見,可能屬于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釋。
建議參考漢典()或詩詞原文()以獲取更準确的古典文學釋義。
《霜翰》(shuāng hàn)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于形容寫作或書法中的筆觸格調清冷、灑脫的風格。
霜翰的部首拆分為雨(右耳)、鳥(左),它的總筆畫數為20。
霜翰一詞最早見于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與劉丹丘書》中,原文為“風騷灑脫,可以霜翰”,用以贊美文人的獨特才情與創作風格。
在繁體字中,霜翰以「霜翰」表示。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霜翰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霜」與「翰」相連寫,形似當中鳥飛翔,兩邊寫成雨滴和鳥。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見了。
1. 他的書法作品被贊譽為充滿了霜翰之風。
2. 這位詩人筆下的文字如同灑下的霜翰,清新而獨特。
無霜、霜降、霜雪、風霜、翰墨等。
灑脫、飄逸、清新、風騷等。
呆闆、拘謹、呆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