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驽痾的意思、驽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驽痾的解釋

指低下懦弱之才。《晉書·卞壸傳》:“時 王導 以勳德輔政, 成帝 每幸其宅,嘗拜 導 婦 曹氏 。侍中 孔坦 密表不宜拜。 導 聞之曰:‘ 王茂弘 駑痾耳,若 卞望之 之巖巖, 刁玄亮 之察察, 戴若思 之峰岠,當敢爾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驽痾”一詞,在常規漢語詞典和文獻中均無明确記載,可能為生僻組合或書寫有誤。以下為分字解釋供參考:

  1. 驽(nú)
    本義指劣馬,引申為才能平庸、行動遲緩。常見于成語“驽馬十駕”(比喻勤能補拙)。

  2. 痾(kē / ē)
    同“疴”,指疾病。如“沉痾”指重病;古文中亦通“屙”(排洩),但此用法罕見。

推測可能的情況:

建議:
若該詞出自古籍或特定文本,請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對于現代漢語使用,推薦使用更通用的詞彙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驽痾

《驽痾》(nú kē)是一個中文詞彙,拆分部首是馬和病,總共有12個筆畫。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這本古代漢字字典中,具有馬有瘠病的意思。在繁體字中,驽痾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驽痾被寫作「駑痾」,其中「馬」的形狀更早期是類似于現代「馬」字左邊有一豎的字形,而「病」則是由「疒」和「丙」組成,「疒」表示疾病,而「丙」則是一個代表形聲或聲旁的部首。

以下是一些使用驽痾的例句:

1. 他的力氣真是驽痾不堪,連短跑都跑不起來。

2. 這匹驽痾的馬已經無法拖動重物了。

組詞中幾個常見的詞語與驽痾相關,例如:

1. 驽馬(nú mǎ):比喻行動緩慢、力量薄弱的人。

2. 虎癡(hǔ chī):比喻追隨、佩服某個人到了癡迷的地步。

驽痾的反義詞是“駿健”,形容馬匹高大健壯、精力旺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