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nesty order] 舊時君主發布的減免罪刑或賦役的命令
頒發赦令
舊時君主發布的減免罪刑或賦役的命令。《史記·越王句踐世家》:“ 楚王 大怒曰:‘寡人雖不德耳,奈何以 朱公 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論殺 朱公 子,明日遂下赦令。” 宋 秦觀 《財用上》:“數因赦令而弛逋負,大出廪廥以振乏絶。”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上》:“敕戒州部,詔誥百官,制施赦令,策封王侯,皆用之天子。”
“赦令”是古代君主發布的特殊政令,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赦令”指舊時君主發布的減免罪刑或賦役的命令,拼音為shè lìng。其中:
現代語境中,“赦令”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如描述古代帝王大赦天下。部分國家元首保留特赦權,但性質與古代不同。
提示:若需查看完整古籍例句或近義詞辨析,可參考、2、6等來源。
赦令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左邊是赤旁,右邊是言旁。它的意思是指統治者頒布的特赦或赦免的命令。
赦令的左邊部首是赤旁,表示與顔色、心肝有關的意思;右邊部首是言旁,表示與語言、言說有關的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赦令的總筆畫數為16畫。
赦令這個詞最早是由古代統治者發布的政令所衍生而來的。古代統治者會根據特定的場合或是某些特殊情況頒布赦免罪行或特赦囚犯的命令,這就是赦令。
赦令的繁體字寫法為赦令。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赦令的寫法稍有變化。其中,赦的上半部分是“刀”字旁,下半部分是“舌”字旁,而令的上半部分是“人”字旁,下半部分是“口”字旁。
1. 統治者頒布赦令,使那些犯罪的人得以重新開始。
2. 赦令的發布讓囚犯們充滿了新的希望。
1. 赦免:指統治者寬恕某人的罪行。
2. 赦免:指統治者寬恕某人的罪行。
1. 特赦:表示給予特殊赦免的行為。
2. 赦免:表示原諒、寬恕。
1. 處罰:表示對違法行為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
2. 懲罰:指對犯錯誤或犯罪的人采取相應的刑事或行政處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