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忠祠的意思、大忠祠的詳細解釋
大忠祠的解釋
祠名。祀 宋 末 文天祥 、 陸秀夫 、 張世傑 三忠臣。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大忠祠》:“ 廣東 省城有 大忠祠 ,祀 宋 文天祥 、 陸秀夫 、 張世傑 。而 新會 之 厓山 ,亦有 大忠祠 ,祀此三人。”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網絡擴展解釋
“大忠祠”是用于紀念南宋末年三位忠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的祠堂,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大忠祠是古代為表彰忠烈之士而設立的紀念性建築,其名稱中的“大忠”體現了對忠貞氣節的高度推崇。該祠主要祭祀南宋末年在抗元戰争中殉國的三位重要人物: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
2.曆史背景
- 修建時間:最早由明代大儒陳獻章(陳白沙)等人倡議,于1469年建于廣東新會崖山,初名“三忠祠”,後改稱“大忠祠”()。
- 背景意義:南宋滅亡之際,文天祥被俘不屈就義,陸秀夫背負幼帝投海殉國,張世傑戰死海上。三人被視為忠義精神的象征,明代為弘揚氣節而建祠紀念(,)。
3.文化内涵
大忠祠不僅是曆史建築,更是民族精神的載體:
- 忠烈象征:通過祭祀活動,傳遞忠誠、勇敢、舍生取義的價值觀念。
- 教育功能:曆代官方和民間通過祭祀活動,引導後人學習忠臣品質(,)。
4.現存情況
- 地理位置:主要分布在廣東地區,如新會崖山和廣東省城(今廣州)(,)。
- 建築遺存:崖山大忠祠内塑有三忠臣雕像,并陳列其生平事迹,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5.相關延伸
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馀叢考》中記載了廣東兩處大忠祠,印證了其曆史影響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建築形制或祭祀活動,可參考明代文獻《陳白沙集》或實地探訪廣東新會崖山祠。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忠祠,指的是一個古代建築物,用來供奉忠誠的人物或紀念忠義事迹。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大、忠、祀,總共有12個筆畫。它源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價值觀,強調忠誠正直的品質。
在繁體字中,大忠祠的寫法為大忠祀。繁體字主要用于港澳台地區,以及在一些傳統場合中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大忠祠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根據古代文獻記載,一般認為大忠祠的寫法是較為統一的。
以下是一個使用大忠祠的例句:
"我們前往大忠祠,敬獻禮物,以表達我們對先烈忠誠的敬意。"
與大忠祠相關的組詞可以包括:忠誠、忠臣、忠義、忠孝等。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大忠祠相對應,因為它代表着一種高尚的品質,很難找到一個完全相反的概念。
與大忠祠意義相近的詞語可以包括:孝道、忠誠、正直、義氣等,它們都與忠義、正直的品質有關。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