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山甿 ”。山民。 唐 李直方 《白蘋亭記》:“公家受其利,山氓蒙其惠。” 唐 司空圖 《盧公神道碑》:“且徵賦食,山甿相勉貢輸,軍聲大振。” 清 陸次雲 《王别駕傳》:“有山氓某姓者,詣案白事,雲其兄為虎囓傷。”
“山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由“山”和“氓”組成:
組合後有兩種解釋:
中性義:山區的百姓(見于唐代文獻)
例:唐·李直方《白蘋亭記》載“山氓蒙其惠”,司空圖《盧公神道碑》有“山甿相勉貢輸”()
貶義:粗野無禮的鄉下人(現代語境)
例:“他的言行舉止像個山氓”()
需結合語境判斷詞義,古籍中多為中性,現代口語可能含貶義。建議通過(漢典)等權威辭書查詢古籍用例,通過(查字典)了解現代引申義。
《山氓》一詞可以理解為指的是生活在山區的人群,通常與質樸、樸實、淳樸相關聯。
拆分《山氓》的部首為:山(山字旁)和氓(氏字旁),部首分别為3和4。
拆分《山氓》的筆畫為:山(3畫),氓(9畫),總共12畫。
《山氓》這個詞最初出自于《詩經·鄘風·君子偕老》:“耕夫之子,歲歲勞農。此邦之人,言念其良。詩言志之笃,思念其良。”其中的“邦之人”一詞可解釋為指代山區居民,後來逐漸演化成《山氓》。
《山氓》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山氓」。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山的字形稍有差異,字形更加簡化,與現行的寫法略有區别。
1. 這裡的居民都是樸實的山氓,他們過着簡單而幸福的生活。
2. 他是一位脫離山氓生活的詩人,用詩歌表達内心的情感。
山民、山谷、山澗、山野、山寨、山村
山民、山人、鄉民、農民
都市人、城裡人、富人、貴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