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彫斲的意思、彫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彫斲的解釋

1.雕琢,镂刻。《北史·周紀下·武帝》:“其路寝、 會義 、 崇信 、 含仁 、 雲和 、 思齊 諸殿等,農隙之時,悉可毀撤。彫斲之物,并賜貧人。繕造之宜,務從卑樸。”斲,一本作“ 斵 ”。

2.引申指矯飾。 宋 王安石 《寶文閣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貪者矜焉,而非彫斲以為廉;所不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矯抗以為勇。”

3.比喻精心培育。 清 張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韻》:“三歲依門下,千秋歎道東,經營慚小技,彫斲冀良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彫斲”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和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解析 “彫”為“雕”的異體字,《說文解字》釋作“琢文也”,指雕刻紋飾;“斲”同“斫”,《說文》解為“斫木也”,本指砍削木材的動作。二字合稱“彫斲”,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雕琢刻镂”,特指對器物表面進行精細加工。

二、引申義項

  1. 工藝層面:指工匠對玉器、木器的精雕細琢,如《周禮·考工記》載“刮摩之工五,玉人、楖人、雕人、磬氏、矢人”,其中“雕人”即專司彫斲之職。
  2. 文學修辭:引申為對文辭的刻意修飾,清代段玉裁注《說文》時提及“凡彫繪之華皆謂之彫”,暗含對過度文飾的批判。

三、特殊用法 在《莊子·天道》中,“彫斲”被賦予哲學意味:“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争美”,主張摒棄人工彫斲而追求自然本質,此用法常見于道家典籍。明代《字彙》特别标注“斲”字音義,強調其“斬削”的動作特征,與“彫”形成工藝過程的完整閉環。

(注:實際引用來源為《漢語大詞典》1997版、《周禮注疏》中華書局2000年版、《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1988版、《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2版、《字彙》明萬曆刻本,因平台鍊接限制暫不标注具體URL)

網絡擴展解釋

“彫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彫”和“斲”兩個古漢字組成:

  1. 彫(diāo)
    本義為雕刻、修飾,如《論語·公冶長》中“朽木不可彫也”。引申可指文辭的雕琢或事物的裝飾,如“彫章镂句”。

  2. 斲(zhuó)
    同“斫”,指用斧頭砍削,如《莊子·天道》中“輪扁斲輪”。後也引申為對事物的删減或精細加工。

組合含義
“彫斲”可理解為“雕刻與砍削”,多用于描述工藝中的精細加工過程,或比喻對文字、技藝的反複推敲與修飾。例如,形容匠人既需雕琢細節,又需斲去冗餘,以達到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平衡。

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若需具體語境中的釋義,建議補充出處或确認用字準确性。古漢語中類似詞彙常出現在文論、工藝文獻中,如《文心雕龍》等。

别人正在浏覽...

抱佛腳編造碧海博措茀祿不食人間煙火鸧金成法誠真池中物醇化辭賦蹿房越脊彈體禱祉締盟遞宿黩昏煩嚻風痺公田口井橫斂烘幹戶課護梯角鐵繼成進向脊髓灰質炎季子裘喀雜老鳳兩道頭流星馬柳衙買東買西密對木笏納節男工内八府宰相盤阿攀花問柳趄趄趔趔啓知日進鬥金射雕手沈淫收攤甩筆頭子私恩訴呈淘虛鐵人統攝團圝推己及人挖單瓦合之卒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