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雕琢,镂刻。《北史·周紀下·武帝》:“其路寝、 會義 、 崇信 、 含仁 、 雲和 、 思齊 諸殿等,農隙之時,悉可毀撤。彫斲之物,并賜貧人。繕造之宜,務從卑樸。”斲,一本作“ 斵 ”。
2.引申指矯飾。 宋 王安石 《寶文閣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貪者矜焉,而非彫斲以為廉;所不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矯抗以為勇。”
3.比喻精心培育。 清 張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韻》:“三歲依門下,千秋歎道東,經營慚小技,彫斲冀良工。”
“彫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彫”和“斲”兩個古漢字組成:
彫(diāo)
本義為雕刻、修飾,如《論語·公冶長》中“朽木不可彫也”。引申可指文辭的雕琢或事物的裝飾,如“彫章镂句”。
斲(zhuó)
同“斫”,指用斧頭砍削,如《莊子·天道》中“輪扁斲輪”。後也引申為對事物的删減或精細加工。
組合含義
“彫斲”可理解為“雕刻與砍削”,多用于描述工藝中的精細加工過程,或比喻對文字、技藝的反複推敲與修飾。例如,形容匠人既需雕琢細節,又需斲去冗餘,以達到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平衡。
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若需具體語境中的釋義,建議補充出處或确認用字準确性。古漢語中類似詞彙常出現在文論、工藝文獻中,如《文心雕龍》等。
彫斲(diao1 zhuo2)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彫」和「斲」兩個部首組成,共計14畫。它是繁體字,古時候的漢字寫法通常使用繁體字。
「彫」這個字的部首是「彡」,共計四畫。它的拆分部首是「刂」和「工」,拆解後的部首分别是「刀」和「工」,表示用刀工雕刻的意思。
「斲」這個字的部首是「斤」,共計八畫。它的拆分部首是「斤」和「刂」,拆解後的部首分别是「斧頭」和「刀」,表示用斧頭刻削木材的意思。
「彫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工匠文化。在古代,「彫」通常指的是雕刻石頭或其他硬質材料,而「斲」則指的是用斧頭刻削木材。
以下是一個使用「彫斲」的例句:
他精通彫斲技藝,能夠将簡單的木塊雕刻成精美的藝術品。
根據這個詞的意思,可以組詞如下:
1. 彫刻(diao1 ke1):雕刻的意思。
2. 彫琢(diao1 zhuo2):雕琢的意思。
3. 木彫(mu4 diao1):用木頭雕刻的意思。
4. 石彫(shi2 diao1):用石頭雕刻的意思。
近義詞:
1. 雕刻(diao1 ke1)
2. 雕琢(diao1 zhuo2)
反義詞:
1. 泥塑(ni2 su4):用泥土塑造的意思。
2. 造型(zao4 xing2):創造形狀的意思。
以上是對「彫斲」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解釋。希望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