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縷互相絞紐。 宋 範成大 《麻線堆》詩:“雲木盪胸起,鬱峨一峯危。上有路千折,縺縷如縈絲。”
“縺縷”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宋代詩人範成大在《麻線堆》中曾用此詞描述山路曲折:“上有路千折,縺縷如萦絲”,将山路的蜿蜒比作絲線絞紐的形态。
需與以下形近詞區分:
“縺縷”多用于文學場景,強調絲線絞紐的意象,使用時需注意字形和發音,避免與其他相似詞彙混淆。
《縺縷》(lián lǚ)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扭曲、糾纏。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縺(纟)和縷(線)。其中,縺是纟部的異體字,表示絲線;縷是線部,代表線繩。
《縺縷》一詞源于古代文字,最早出現在《爾雅》、《說文解字》等古代字書中。它的形狀古樸簡潔,是傳統漢字書寫風格的代表。
在繁體中文中,縺縷的字形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寫法有所變化,縺與纟的連寫形式受到文化和曆史因素的影響。為了更好地體現其曆史意義,特給出古時的寫法:
縺:十字形的纟,頂端有彎曲的鈎。
縷:像撚的線繩。
1. 感情糾葛縺縷,令人難以釋懷。
2.這段人際關系太過縺縷,需要好好處理才能解決。
3. 在工作中,千絲萬縷的縺縷關系需要耐心解開。
1. 縺縷不清:形容事情、關系糾結複雜,難以分辨清楚。
2. 翻縺縷:扭曲、糾纏不清。
3. 縺縷題材:指情節錯綜複雜、紛繁湊合的題材。
近義詞:糾結、糾葛、繁瑣、複雜。
反義詞:簡單、明了、直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