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老白賞 ”。指遊手好閑的浪蕩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這船上像些老白相,大家洗耳,細細領略。”《豆棚閑話·虎丘山賈清客聯盟》:“更有一班都是浪裡浮萍、糞裡臭蛆相似,立便一堆,坐便一塊,不招而來,揮之不去,叫做老白賞。”
“老白相”是一個具有方言色彩的中文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指向較為一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主要形容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浪蕩人,尤其在吳方言區(如上海、蘇州等地)使用較多。其寫法可作“老白相”或“老白賞”,例如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中曾用此詞描述閑散之人。
詞源解析
延伸用法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也可形容言行老氣橫秋、不合時宜,但這一解釋較少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個别語境下的引申義。
文學與曆史用例
清代文學作品《豆棚閑話》中,用“老白賞”諷刺虎丘山一帶的閑散群體,進一步印證其貶義色彩。
該詞多用于貶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建議優先參考權威詞典(如)及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用法。
老白相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人的儀表和态度老套、故态複萌,缺乏新意和創造力。這個詞常常用來批評那些追求安逸、不願意改變和創新的人。
“老白相”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老”、“白”和“相”,其中,“老”的拆分部首是“老”、“百”和“艹”,“白”的拆分部首是“日”和“白”,“相”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目”。
拆分後的筆畫數目分别是:“老”有4畫,“百”有6畫,“艹”有3畫,“日”有3畫,“白”有5畫,“木”有4畫,“目”有5畫。
“老白相”這個詞最早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原文中形容賈母的儀态時說道:“斯人之相,真老白相。”後來,這個詞語逐漸被用來形容整體儀表和态度老套的人。
在繁體字中,老白相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老”字原本是以象形為基礎,描繪一位頭發斑白、神情慈祥的老人,“白”字早期是以象形為基礎的,并且用以表示白色,“相”字的早期形狀是兩個眼睛和一個木字的結合,表示用木頭做的鏡子。隨着文字的發展,這些字符的形态逐漸簡化。
1. 這個設計師的作品總是老白相,缺乏新意。
2. 我們需要新的想法和創新,而不是一味地陷入老白相。
老套、陳舊、保守、守舊、故态複萌、創新、新穎、革新、新潮、新鮮
陳舊、守舊、故态複萌
創新、新穎、革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