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紀的意思、代紀的詳細解釋
代紀的解釋
即世紀。記載帝王世系及其事迹的史籍。 唐 代避 太宗 諱,改“世”為“代”。《史記·殷本紀》“ 帝甲 崩,子 帝廩辛 立” 唐 司馬貞 索隱:“《漢書·古今人表》及《帝王代紀》皆作‘ 馮辛 ’。”
詞語分解
- 代的解釋 代 à 替:代替。代辦。代銷。代序。代表。 曆史上劃分的時期:時代。世代。古代。近代。現代。當(乶 )代。年代。 世系的輩分:下一代。 姓。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紀的解釋 紀 (紀) ì 記載:紀年。 * 。紀行(妌 )。紀實。紀念。紀傳(刵 )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叙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紀事本末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
網絡擴展解釋
“代紀”是一個具有曆史避諱背景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代紀”即“世紀”,指記載帝王世系及其事迹的史籍。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名諱,将“世”改為“代”,故稱“代紀”。例如《帝王代紀》這類史書即屬此類文獻。
二、曆史背景
- 避諱制度:唐代嚴格執行避諱制度,如《史記索隱》中提到《漢書·古今人表》将“馮辛”寫作“廪辛”,正是避諱改字的體現。
- 文獻例證:明代顧璘、清代丘逢甲等詩人作品中均有“代紀”一詞,多用于指代曆史紀年或帝王世系。
三、延伸含義
部分詞典(如、3)提到“代紀”可引申為“代表時代社會的紀律與規矩”,強調遵守社會規範的責任。但這一解釋未見于多數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義。
四、使用場景
- 曆史研究:專指唐代避諱語境下的史籍,如《帝王代紀》。
- 文學創作:古代詩詞中常借“代紀”表達曆史變遷,如“今古漫隨時代紀”(明代郭之奇詩句)。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史籍中的用例,可參考《史記索隱》《漢書》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代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 《代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代替記載"或"代替叙述",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團體代表他人記錄或叙述某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代紀》的拆分部首為"亻"和"冖",拼音分别為"ren"和"mi"。
- 《代紀》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 《代紀》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沒有明确的文獻來源或典故出處。
繁體:
- 《代紀》的繁體字形為"代紀"。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代紀"的寫法和現代相似,字形基本一緻。
例句:
- "他被委托為會議的代紀,負責記錄每一個決議的内容。"
- "這本書是作家的自傳,但實際上是他的好友代紀完成的。"
組詞:
- 代紀員(dài jì yuán)- 代表人群記錄或代替叙述的人員。
- 代紀者(dài jì zhě)- 代替他人進行記錄或叙述的人。
近義詞:
- 代寫
- 代述
- 替代史書
反義詞:
- 自紀
- 自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