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山甿 ”。山民。 唐 李直方 《白苹亭记》:“公家受其利,山氓蒙其惠。” 唐 司空图 《卢公神道碑》:“且徵赋食,山甿相勉贡输,军声大振。” 清 陆次云 《王别驾传》:“有山氓某姓者,诣案白事,云其兄为虎囓伤。”
“山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由“山”和“氓”组成:
组合后有两种解释:
中性义:山区的百姓(见于唐代文献)
例:唐·李直方《白苹亭记》载“山氓蒙其惠”,司空图《卢公神道碑》有“山甿相勉贡输”()
贬义:粗野无礼的乡下人(现代语境)
例:“他的言行举止像个山氓”()
需结合语境判断词义,古籍中多为中性,现代口语可能含贬义。建议通过(汉典)等权威辞书查询古籍用例,通过(查字典)了解现代引申义。
《山氓》一词可以理解为指的是生活在山区的人群,通常与质朴、朴实、淳朴相关联。
拆分《山氓》的部首为:山(山字旁)和氓(氏字旁),部首分别为3和4。
拆分《山氓》的笔画为:山(3画),氓(9画),总共12画。
《山氓》这个词最初出自于《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耕夫之子,岁岁劳农。此邦之人,言念其良。诗言志之笃,思念其良。”其中的“邦之人”一词可解释为指代山区居民,后来逐渐演化成《山氓》。
《山氓》这个词的繁体字为「山氓」。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山的字形稍有差异,字形更加简化,与现行的写法略有区别。
1. 这里的居民都是朴实的山氓,他们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2. 他是一位脱离山氓生活的诗人,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
山民、山谷、山涧、山野、山寨、山村
山民、山人、乡民、农民
都市人、城里人、富人、贵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