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襂纚的意思、襂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襂纚的解釋

亦作“ 襂襹 ”。亦作“ 襂褷 ”。毛羽下垂貌。《文選·揚雄<甘泉賦>》:“蠖略蕤綏,灕虖襂纚。” 李善 注:“灕虖襂纚,龍翰下垂之貌也……纚,所宜切。” 唐 李德裕 《振鹭賦》:“獨立漣漪,意态閒暇,羽毛襂襹。” 宋 歐陽修 《戲答聖俞》詩:“羽毛襂褷眼睛活,若動不動如風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襂纚”是一個極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基本不使用。其含義可從字形和古文用法兩方面解讀:

  1. 字形解析

    • 襂(sān):從“衣”部,本義指古代衣物上的裝飾,如羽毛、絲帶等下垂的飾物。
    • 纚(lí/xǐ):從“糸”部,原指系結絲線的動作,引申為織物垂挂、飄動的狀态。
  2. 古文用法
    該詞常出現在古典文學中,例如《楚辭》有“矆睒罔莫,羽旄襂纚”之句,描述用羽毛裝飾的旗幟或儀仗(“羽旄”)在風中舒展開合、搖曳生姿的景象。因此,“襂纚”多用于形容衣物、旗幟等帶有垂飾的物體隨風飄動的樣子。

建議:若該詞出自具體古文段落,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因其生僻性,可參考《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等專業辭書,或咨詢古典文獻研究者。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襂纚:詞義及來源

《襂纚》(lǎn zā)是一個漢字詞,意為“古代士人穿在長袍外頭的腰帶”。該詞由細部首“衣”和“繇”組成,拆分成18畫。它起源于中國古代,是古時候的一種裝飾品。

《襂纚》的繁體及古時候漢字寫法

《襂纚》的繁體字為“襕纚”,它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襂絮”。這種寫法同樣表達了相同的詞義,隻是在書寫方式上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身上佩戴了繡花的襂纚,顯得十分考究。

2. 在古代,隻有貴族才有資格佩戴襂纚。

組詞

1. 襂纚風度:形容一個人的舉止儀态優雅。

2. 襂纚裝飾:指裝飾在長袍上的腰帶。

近義詞

1. 腰帶:指系在腰部用來束緊衣物的帶子。

2. 腰繩:用于束帶、固定衣物的繩索。

反義詞

1. 長袍:指一種裹在身上的長衣。

2. 披風:指一種沒有袖子的外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