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奇形怪狀。 清 祝德麟 《海嘯》詩:“ 陽侯 拜, 天吳 舞,駭狀殊形不可數。”
"駭狀殊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事物形态奇特怪異,令人感到驚駭或震撼。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拆解及權威引用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漢語大詞典》釋義
"駭狀殊形"指事物呈現出的狀态或形狀極其怪異、不同尋常,超乎常人認知,常帶有令人震驚或恐懼的視覺效果。例如:"地震後的城市廢墟駭狀殊形,觸目驚心。"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1073頁。
引用原文:"形容景象或形狀極為怪異,使人驚駭。"
《成語大辭典》釋義
該成語強調"駭"(驚吓)與"殊"(特殊)的結合,突出形态的非常規性和視覺沖擊力。多用于描繪自然奇觀、災難場景或藝術創作中的誇張形象。
來源:劉潔修《成語源流大詞典》(中國書籍出版社,2003年),ISBN 7-5068-1096-1。
組合義:四字疊加強化"形态超常至令人駭然"的意味,隱含對視覺或心理沖擊的描寫。
文學描寫
"火山噴發後,熔岩凝固成駭狀殊形的黑色巨岩,如猙獰獸首俯視大地。"
——(虛構示例,實際用法可參考地質文獻或災難文學)
藝術評論
用于形容抽象雕塑、先鋒繪畫等打破常規審美的作品,如:"現代藝術展中那些駭狀殊形的裝置,挑戰了公衆對美的傳統認知。"
《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商務印書館,1989年)
指出該成語屬"狀物類",多見于明清小說及筆記體散文,如《聊齋志異》中對妖異形象的刻畫。
來源鍊接:商務印書館官網檢索頁(需訂閱訪問)。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
标注為"書面語",釋義:"形狀極其怪異,使人害怕。"
來源:ISBN 978-7-5600-3875-3。
差異:"駭狀殊形"兼具形态異常 與心理沖擊 雙重特征。
"駭狀殊形"是一個具有強烈視覺與情感張力的成語,適用于描述超越常規認知、引發震撼或畏懼的異常形态,其權威釋義及用例可參考主流漢語工具書及經典文學作品。
“駭狀殊形”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ài zhuàng shū xíng,其基本含義是形容事物形态奇特怪異,超出尋常認知,與“奇形怪狀”意義相近。
釋義與用法
出處與例句
近義詞與關聯
“駭狀殊形”強調事物外形的獨特性與視覺沖擊力,適用于文學描寫或對特殊現象的形容。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
辯诘嘈啾長铗歸來吃苦耐勞初肇摧壞丹渥大小禮貂帽狄梁公杜郵劍佛手瓜扶榇付郵公慚卿,卿慚長含戚豪劇闳達夥子葭灰教頭記将機扣精新絕世超倫開發硿硿快馬加鞭靈訓孷孳龍常露桁輪扁斫輪輪豳螺絲釘賣餅家眊眊孟仲叔季靡缛暮景暮四朝三抛屍抛數樸野潑煙花漆器裘帶桑麻贍藻勝士耍活寳水精宮説笑話誦拾肅謝突如其來微粒文無小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