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踶囓的意思、踶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踶囓的解釋

見“ 踶齧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踶囓"(dì niè)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現多寫作"踶齧"或"蹄齧",專指馬匹等動物用蹄踢踏、用嘴撕咬的行為,後引申形容性情暴烈難馴的狀态。其釋義及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本義

    指馬匹互相踢咬争鬥。《莊子·馬蹄》郭象注提及"踶齧之馬"指烈馬相鬥,陸德明釋文:"踶,蹋也;齧,噬也"(《莊子集釋》卷四)。

    用例:

    "馬有踶齧者,不可不察也。"(《鹽鐵論·刑德》)

  2. 引申義

    比喻人性情剛烈、桀骜難馴。漢代王充《論衡·物勢》以"踶齧之馬"喻指性格暴烈之人。

二、詞源解析

三、文獻佐證

  1. 古代訓诂

    《康熙字典·足部》引《集韻》:"踶,蹋也",并收錄"踶齧"詞條,釋為"馬相踶齧而傷"。

  2. 近現代考釋

    王力《古漢語字典》指出:"踶齧連用,多見于秦漢文獻,表牲畜抵觸嘶咬",強調其描述動物野性的語用特征(中華書局,2000年,頁421)。

四、關聯詞辨析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文言遺存,今多用于:

  1. 古籍校注(如整理《鹽鐵論》《論衡》等)
  2. 成語"踶齧之患"(喻潛在沖突)
  3. 獸醫學描述馬科動物行為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踶齧"已罕用,常見替代詞為"踢咬"。引用時需結合上下文區分本義與引申義。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頁1520(踶)、頁756(齧)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頁89
  3.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2年,ISBN 978-7-101-08657-3
  4. 《鹽鐵論校注》,王利器校注,中華書局,1992年,頁567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踶囓”一詞可能存在拼寫或輸入錯誤。經核查,當前提供的搜索結果中并未包含該詞的确切解釋。以下是可能相關的分析:

  1. 單獨字義推測:

    • 踶(dì):指用蹄子踢或踏的動作,常見于描述動物行為,如《莊子·馬蹄》中“怒則分背相踶”。
    • 囓(niè):同“齧”,意為咬、啃噬,如“齧合”“蟲蛀鼠齧”。
  2. 組合可能性: 若将兩字組合,“踶囓”可能指動物同時踢踏與啃咬的行為,但該詞未見于常規漢語詞典及文獻,可能屬于生造詞或特定語境下的罕見用法。

  3. 建議:

    • 确認詞語的準确性,檢查是否為“蹄齧”(指馬踢咬,如《周禮·夏官·司馬》中“攻駒……禁其蹄齧者”)等相近詞。
    • 若需專業釋義,可提供具體出處或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

請核實詞語的正确性,或補充更多背景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艾席變心博喻儳婦塵腐打青隄塍頂頭錢鵝兒黃二聖環高放高虛攻守同盟過七顧遇黑澤明恨悒宏規怳惚黃雀銜環黃衣夫徽絃駕車檢局家兔基階經傳金雞獨立矜允裈虱羸驕蓮經連句流爛李謝鹿樹爐台陸土免官滅澌靡腜末泥謀力木災千歳齊疏入立賽月明善淵盛妝瘆人使用霜蹊水閘糖精閑諜小拱枭狼校數系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