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scendant;posterity;offspring] 已死去的人的子孫。後代子孫
大衛王的後裔
一個貴族的後裔
後代子孫。《書·微子之命》:“功如于時,德垂後裔。” 宋 葉適 《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報人臣之功,使其子孫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後裔也。”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鄉》:“上面仿佛還講我們 謝 家是從 江西 遷來的,是 晉 朝 謝安 的後裔。”
“後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後裔”指已故之人的子孫後代,強調血脈或文化的延續性。例如《書·微子之命》中“德垂後裔”即表達功績對後代的影響。
二、具體用法
直系血緣傳承
多指直系親屬的後代,如子女、孫輩等,例如“大衛王的後裔”。提到,這種用法常與家族延續性相關。
家族或種族延續
可泛指整個家族、民族的後代,如“炎黃後裔”,或“晉朝謝安的後裔”(冰心《我的故鄉》)。
文化/精神傳承
部分語境中引申為文化、技藝的繼承者,如“博山趙氏後裔傳承祖輩技藝”。但此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三、使用場景與注意事項
四、字源補充 “裔”本義為衣襟邊緣(《漢典》),後引申為“邊遠之地”和“後代”,與“後”組合後強化了時間維度的延續性。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書·微子之命》《任子》等文獻。
後裔(hòu yì)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後”是四點水部首,又稱“後字旁”,表示與時間或順序相關的事物;“裔”是衣字底部的組件,表示後代、後繼。
後(hòu)的拆分部首為夂(zhǐ),部首原意是“走”字,用于表示事情的順序、次序。
裔(yì)則是衣(yī)的變形,衣字底部的組件主要表示人類或血緣關系,古時候人們常用這個組件來表示後代、子孫。
“後裔”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古代文獻中,是指一個家族或血統的後代。在古代社會,它常被用來表示皇帝的兒子、孫子等繼承者。
在繁體字中,“後裔”可以寫作「後裔」。
在古代文獻中,有時會将“後裔”寫作“後裔”或“垕裔”。這些寫法基本上與現代寫法一緻,隻是字形稍有差異。
1. 這位将軍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他的後裔承襲了他的勇敢精神。
2. 這座古老的宮殿是皇帝後裔的居所。
3. 這個家族擁有悠久的曆史,後裔遍布世界各地。
1. 子孫後裔
2. 後裔傳承
3. 家族後裔
後代、子孫、子女。
祖先、前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