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憤自厲的意思、發憤自厲的詳細解釋
發憤自厲的解釋
下定決心磨煉自己。 章炳麟 《與劉揆一書》:“夫處陰極玄黃之世,材者宜發憤自厲,復我邦族。”
詞語分解
- 發憤的解釋 ∶決心努力 ∶發洩憤怒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詳細解釋.勤奮;決心努力。《史記·孔子世家》:“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晉 葛洪 《抱樸子·交際
- 自厲的解釋 慰勉警戒自己。《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彊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晉 潘嶽 《藉田賦》:“靡誰督而常勤兮,莫之課而自厲。” 明 何景明 《******賦》:“且訓其長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對成語“發憤自厲”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fā fèn zì lì
- 繁體:發憤自厲
- 注音:ㄈㄚ ㄈㄣˋ ㄗˋ ㄌㄧˋ
- 釋義:指下定決心磨煉自己,通過自我激勵克服困境。核心含義是“發憤”(激發鬥志)與“自厲”(嚴格自律)的結合。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近代學者章炳麟的《與劉揆一書》:“夫處陰極玄黃之世,材者宜發憤自厲,複我種族。”
(背景:章炳麟以此鼓勵人們在亂世中奮發圖強,振興民族)。
語法與用法
- 詞性:動詞性成語
- 結構:緊縮式(前後兩動作緊密關聯)
- 適用場景:形容人在逆境中自我鞭策,如學習、事業或民族振興等。
-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定語。
例句:面對挫折,他選擇發憤自厲,終成行業翹楚。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卧薪嘗膽、自強不息
- 反義詞:自暴自棄、苟且偷安
補充說明
- 感情色彩:褒義詞,強調積極進取的精神。
- 使用提示: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口語中可替換為“發奮圖強”。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如、5、6)。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憤自厲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努力奮發、克服困難,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該成語的拼音是fā fèn zì lì,拆分部首是“發”(火,灬)和“厲”(刀,刂),總共5個筆畫。發憤自厲是由《孟子·梁惠王上》一文中的“勉之哉!自厚而不厭自愧,發憤而忘食”這句話演變而來的。
在繁體字中,發憤自厲的寫法是「發奮自厲」。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但發憤自厲這個詞在古代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發憤自厲的例句:
1. 在備考期間,他發憤自厲,每天堅持學習十個小時。
2. 公司的困境讓他意識到必須發憤自厲,積極尋找突破口。
組詞:努力、奮發、刻苦、進取等都可以與發憤自厲搭配使用。
近義詞:勤奮、努力、積極進取。
反義詞:懶散、消極。
希望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