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傷春的意思、傷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傷春的解釋

(1).因春天到來而引起憂傷、苦悶。 唐 司空曙 《送鄭明府貶嶺南》詩:“青楓江色晚, 楚 客獨傷春。” 唐 朱绛 《春女怨》詩:“欲知無限傷春意,盡在停針不語時。” 明 高明 《琵琶記·牛氏規奴》:“呀,老姥姥,你怎的説這話。 惜春 年紀小,也怪他傷春不得。你年紀這般老大,也説這般傷春的話,成甚麼樣子!” 清 龔自珍 《西郊落花歌》:“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來但賦傷春詩。”

(2).舊指春日施刑,不順天時,故謂之傷春。《舊唐書·于志甯傳》:“令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竊案《左傳》 聲子 曰:‘賞以春夏,刑以秋冬。’順天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傷春”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詞義

  1. 字面解釋
    “傷”指傷害、破壞,“春”代表春季。字面意為破壞春天的美好景象或氛圍,如自然景觀受損(如花草被毀)。
  2. 情感引申
    因春季到來觸發的憂傷、苦悶情緒,如因離别、失戀等産生的感傷。

二、文學與曆史語境

  1. 憂國情懷
    宋代詩詞中常以“傷春”隱喻國事衰頹。如陳與義《傷春》通過春日烽火、帝王逃亡等意象,表達對北宋滅亡的悲憤。
  2. 個人愁緒
    楊萬裡《傷春》則聚焦個體困境,以“不是愁中即病中”展現因疾病或煩憂無法享受春光的遺憾。
  3. 古代禮法
    曆史文獻中,“傷春”亦指違背天時的春日刑罰。《舊唐書》提到“刑以秋冬”,認為春季行刑會破壞自然生機。

三、現代視角

從心理學看,春季光照、溫差變化易引發内分泌紊亂,導緻情緒低落。古人“傷春”可能與冬季未能積蓄能量,春季生發受阻的生理狀态相關。


四、文化關聯

“傷春悲秋”是中國文人的典型情結,借季節變遷抒發對時光流逝、人生際遇的感慨,具有頹廢而詩意的美學色彩。

該詞既有自然與情感的雙重破壞義,又在文學中擴展為家國之痛與個人困頓的載體,兼具曆史深度與文化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傷春

傷春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傷”和“春”兩個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傷”字的部首是“人”,總共有8畫;“春”字的部首是“日”,總共有9畫。

來源

“傷春”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人筆耕不辍的創作。它形容了人們因為某種原因而傷害了春天,或者指代春天中的傷感情緒。

繁體

繁體字中,“傷”字和“春”字的形狀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不過,在古代,“傷春”這個詞所用的字形與現代相近。

例句

1. 他的離去仿佛一陣傷春之風,讓人心中充滿了哀愁。

2. 她點綴着花朵的發髻,散發着一種傷春的美。

組詞

悲傷、傷心、傷感、傷寒、春天、春風、春光、春日、春意

近義詞

傷感、傷心、悲傷

反義詞

歡樂、快樂、喜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