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郡的意思、便郡的詳細解釋
便郡的解釋
政務清簡之郡。 宋 蘇舜欽 《贈太子太保韓公行狀》:“或謂 貢定 不當北衝,改知 澶州 ,屬以控扼之計。數以疾請便郡,移 亳州 。”《宋史·吳育傳》:“﹝ 育 ﹞遷禮部侍郎,知 永興軍 ,召兼翰林侍讀學士。以疾辭,且請便郡。”
詞語分解
- 便的解釋 便 à 順利,沒有困難或阻礙:便當。便利。便道。便民。 簡單的,禮節上非正式的:便宴。便衣。便函(形式比較簡便的信件)。簡便。便宜。隨便(適當地,看事實需要而自行處理事情)。 便利的時候:便中請來信。
- 郡的解釋 郡 ù 古代行政區域,中國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郡縣。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便郡”是古代行政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政務清簡的郡級行政區。這類郡通常因地理位置、人口規模或事務複雜度較低,成為官員調任時選擇的清閑職位。
二、詞義結構
- 便:取"便利、清簡"之意,強調政務壓力較小
- 郡:秦漢至宋代的二級行政區劃單位,介于州/府與縣之間
三、曆史用例
宋代文獻中常見該詞,多與官員調任相關:
- 蘇舜欽記載韓公「數以疾請便郡,移亳州」
- 《宋史·吳育傳》載其「以疾辭,且請便郡」
說明當時官員常以健康等理由申請調往政務較輕的郡任職。
四、相關延伸
與「沖要郡」形成對比——後者指地處要沖、政務繁重的郡。便郡的設立反映了古代官員任職體系中兼顧個人狀況與行政需求的制度特點。
注:該詞現已退出日常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便郡》這個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便”和“郡”。下面将為你分别介紹它們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 便(拆分部首和筆畫):便是由“人”和“彳”兩個部首組成的,共有9個筆畫。
- 便(意思):便可以指代方便、容易、使人滿意的意思,也可以作副詞,表示到了某種時間或地點,或表示姑且、臨時的含義。
- 郡(拆分部首和筆畫):郡是由“邑”和“寸”兩個部首組成的,共有11個筆畫。
- 郡(意思):郡是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單位,相當于現在的縣級行政區。
- 便郡(來源):便郡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左傳》中的一句話:“無桑無廬,便郡無封。”這裡指的是和封建制度無關的行政區劃。
- 便郡(繁體):便郡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 便郡(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但便郡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 便郡(例句):在古代中國,便郡是指一些行政地區不受封建制度的影響,相對較為簡單且便利管理的地區。
總結一下,便郡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分别表示方便和郡級行政單位。它的來源于古代文獻《左傳》,用來指代一些不受封建制度影響,管理相對簡便的行政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