咎殃的意思、咎殃的詳細解釋
咎殃的解釋
災禍。 漢 劉向 《列女傳·晉伯宗妻》:“數諫 伯宗 ,厚許 畢羊 ,屬以 州犂 ,以免咎殃。”《漢書·外戚傳下·中山衛姬》:“懼古人之禍敗,近事之咎殃。” 唐 杜甫 《寄高使君岑長史》詩:“羈旅推賢聖,沉綿抵咎殃。”
詞語分解
- 咎的解釋 咎 ù 過失,罪過:咎戾。負咎。以彰其咎。 怪罪,處分:既往不咎。咎由自取(遭受責備、懲處或禍害是自己造成的)。 災禍:休咎(吉兇)。 怨仇:與臣有咎。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殃的解釋 殃 ā 禍害:災殃。遭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喻牽連受害)。 損害:禍國殃民。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咎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災禍,尤其指因過失或錯誤引發的災難。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咎殃”由“咎”和“殃”兩字組成:
- 咎:本義為過失、罪過,引申為災禍(如《說文解字》釋“咎,災也”)。
- 殃:指災禍、不幸。
合起來表示因過錯或違背常理而招緻的禍患。
-
出處與用法
- 最早見于漢代劉向《列女傳·晉伯宗妻》:“數谏伯宗,厚許畢羊,屬以州犂,以免咎殃。”,意為通過勸谏和安排避免災禍。
- 唐代杜甫《寄高使君岑長史》詩中也用“沉綿抵咎殃”表達因困境而承受禍患。
-
綜合含義
該詞強調因果關系,即因個人行為(如過失、違背道義)導緻災禍,常見于古籍和文學作品中,帶有警示或反思意味。例如《漢書》用“近事之咎殃”警示前車之鑒。
-
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災禍、禍患、罪殃。
- 反義詞:福祉、吉祥。
- 成語“咎由自取”與之相關,均強調禍患源于自身行為。
總結來看,“咎殃”多用于書面語境,既指客觀災禍,也隱含主觀責任,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深層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咎殃一詞的意思是指因犯錯或犯罪而遭受的後果或禍害。關于咎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請參考以下信息。
- 拆分部首:咎殃的部首是 "口"。
- 筆畫:咎殃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
咎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使用。其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上保留了相似的形狀。
對于咎殃的繁體寫法,是“咎癥”。
以下是關于咎殃的例句:
1. 他因為經常遲到,終于遭受了工作上的咎殃。
2. 年輕人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以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咎殃。
當組成詞語時,咎殃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例如:
1. 咎徵:意為犯罪或錯誤的證據。
2. 咎責:指因犯錯或犯罪而受到的責備或懲罰。
至于咎殃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很難找到與其完全相似或相反的詞語。但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中詞語的選擇,來表達類似或相反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