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質的意思、美質的詳細解釋
美質的解釋
美好的素質。《禮記·禮器》:“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韓詩外傳》卷八:“雖有良玉,不刻鏤則不成器;雖有美質,不學則不成君子。” 宋 曾鞏 《熙甯轉對疏》:“可傳於後世者,若 漢 之 文帝 、 宣帝 , 唐 之 太宗 ,皆可謂有美質矣。” 明 方孝孺 《尊聞齋記》:“今之人豈皆不若古人之有美質哉?”
詞語分解
- 美的解釋 美 ě 好,善:美德。美學。美談。審美。美麗。美容(美化容貌)。美不勝收。 得意,高興:美滋滋的。 稱贊,以為好:贊美。美言。美譽。 指“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北美。南美。 指“美國”:美元。
- 質的解釋 質 (質) ì 本體,本性:物質。流質(流動的不是固體的東西)。實質。質言(實言)。沙質。本質。質點。品質。性質。素質。資質。 樸素,單純:質樸。質直。 問明,辨别,責問:質疑。質問。質詢。對質。 抵
專業解析
“美質”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字“美”和“質”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在漢語詞彙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特定的内涵。其核心意思是指:
美好的本質、優良的質地或天賦。
以下是詳細解釋:
-
字義分解與結合:
- 美 (měi): 本義指味道甘美(《說文解字》:美,甘也。從羊從大)。引申為泛指一切美好、優良、令人滿意的事物或特質,如美麗、美好、美德、美味等。
- 質 (zhì): 本義指抵押、作為保證的人或物(《說文解字》:質,以物相贅也)。引申為事物的根本、本體、性質、質地、禀賦、樸實無華等含義。如本質、實質、質地、資質、質樸。
- 結合:“美質”即指“美好的本質”、“優良的質地”、“天生的優良禀賦”。 它強調的是事物或人内在的、固有的、根本性的優良特性或天賦。
-
核心釋義:
- 指人或事物内在的、本質上的優良品質或天賦。 這是最常用和最核心的含義。用于人時,常指天生的、未經雕琢的善良本性、聰慧天賦或優良品格基礎。用于物時,則指其本身具有的優良材質或特性。
- 例如:形容一個人天生善良聰慧,可以說“此子頗有美質”;形容一塊玉石天生質地溫潤細膩,可以說“此玉美質天成”。
- 指樸實無華的美好本質。 這個含義更側重于“質”的“樸實”義項,強調内在的、未經修飾的美好。
- 例如:在評價人或藝術風格時,“美質”可與“華飾”相對,強調内在的樸實之美勝過外在的華麗裝飾。
-
文化内涵:
- “美質”的概念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内在修養、強調“文質彬彬”(《論語·雍也》)的思想密切相關。“質”代表内在的樸實本質,“文”代表外在的禮儀文采。理想的狀态是内在美質與外在文采相得益彰。因此,“美質”常被視為個人修養和成就的根基。
“美質”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人或事物内在的、本質上的優良品質、天賦或樸實美好的特性。它強調的是一種固有的、根本性的美好狀态,是外在表現或後天發展的基礎。理解這個詞的關鍵在于把握“美”的“優良、美好”義和“質”的“本質、質地、禀賦、樸實”義的結合。
引用參考來源:
- 釋義主要依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漢語工具書中對“美”、“質”及“美質”詞條的解釋綜合而來。
- 關于“文質彬彬”的文化内涵,參考了《論語·雍也》的經典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美質”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美質”指美好的素質或本質,多用于形容人内在的優秀品質,強調天然或未經雕飾的優良特質。例如《韓詩外傳》提到“雖有美質,不學則不成君子”,說明天賦美質需通過學習完善。
2.文獻出處
- 古代典籍:
- 《禮記·禮器》中“增美質”指通過禮儀提升内在美。
- 宋代曾鞏評價漢文帝、唐太宗等帝王“有美質”,指其具備明君潛質。
- 引申意義:可指物的天然美質,如《韓詩外傳》以“良玉”比喻美質需雕琢成器。
3.相關成語
如“渾金璞玉”比喻天然淳樸的美質,“蘭情蕙性”形容高雅品性。這些成語進一步佐證“美質”強調内在而非外顯的特質。
4.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美質”多用于文學或評價人物,例如稱贊某人“有古人美質”,指其具備傳統美德或卓越潛質。
“美質”核心在于内在的美好本質,既包含天賦資質,也需後天修養(如學習)使其完善。其用法從古至今一脈相承,多用于人文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邦極卑室璧采茶鹵饬戒存車線撮泡戴大帽子大射點撥發旦仿徨肺石風清輔嗣割亨謌舞海洛英害傷黑闇弘雅簡便鹪鹩一枝禁舍開塞酒槽九秋姬周倦響絕對桾櫏糠粞快馬溜撒枯形撩漉列眉陵雲蠻牋民憂沐雨栉風内卻乜嬉排除萬難朋侶切倚青舸棄移阙卷去火羣行屈恤日魂聖儀時刻表壽材蜀莊食祭搜掠套疊誤拿顯聖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