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朔的意思、河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朔的解釋

(1).古代泛指 黃河 以北的地區。《書·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 河 朔。” 孔 傳:“戊午渡 河 而誓,既誓而止於 河 之北。”《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袁紹 ﹞振一郡之卒,撮 冀州 之衆,威震 河 朔,名重天下。” 清 李寅 《書邺侯傳》詩:“但清 河 朔風塵易,欲掃宮庭枳棘難。” 郭沫若 《前茅·哀時古調四》:“ 河 朔 淮 西一宵盡,滿池鵝鴨可成兵。”

(2).見“ 河朔飲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河朔”是古代對黃河北岸地區的泛稱,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 基本定義
    河朔指黃河以北的廣大區域,多見于曆史文獻。例如《書經·泰誓中》記載“王次于河朔”,即周武王駐紮在黃河北岸。

  2. 曆史與地理範圍

    •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周代,《三國志》中描述袁紹“威震河朔”,說明其軍事影響力覆蓋黃河以北。
    • 狹義上,部分文獻特指河套地區(今内蒙古鄂爾多斯草原),因其戰略地位重要;廣義則泛指整個華北平原北部。
  3. 文化與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李寅、現代郭沫若等均在作品中提及“河朔”,如“但清河朔風塵易”等詩句,用以象征北方的戰亂或風土。

  4. 相關延伸
    “河朔飲”是古代典故,指代夏日避暑豪飲的習俗,但此用法較少見。

河朔的核心含義是黃河北岸區域,兼具地理、軍事及文化意象。如需更詳細文獻考證,可參考《三國志》《書經》等古籍或漢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河朔的意思

《河朔》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具有豐富的意義。可解釋為指河流的邊朔一帶地區,也可以表示河岸、河灘上的區域。此外,它還可以指代北方平原地區,特别是河北地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河朔》這個詞的部首是“水”(氵)和“月”(⺝),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來源

《河朔》一詞最早出現在《三國志·魏書·宣帝紀》中,用來描述魏明帝時期北方的地理情況。後來,它成為了一個常用的詞彙,用來指代北方某些地區。

繁體字形式

《河朔》的繁體字形式為「河朔」,沒有太大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形還不太完善之時,「河朔」的寫法可能會因人而異。然而,總體來說,它的寫法還是比較穩定的,沒有出現太多變化。

例句

1. 《水經注》中記載了許多關于河朔地區的詳細信息。

2. 這個城市位于河朔地區的中心。

組詞

1. 河岸:指河流兩邊的地區。

2. 朔風:指冬季的北風。

近義詞

1. 河北:指中國北方的一個省份,也是河朔地區的核心地帶。

2. 河岸:與河朔意義相近,指河流兩邊的地區。

反義詞

南方:與「河朔」地理位置相對的方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