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席的别稱。因色黃而有光澤,故稱。 唐 韓愈 《鄭群贈簟》詩:“攜來當晝不得卧,一府傳看黃琉璃。” 宋 蘇轼 《寄蕲簟與蒲傳正》詩:“皇天何時反炎燠,愧此八尺黃琉璃。”
黃琉璃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意象的複合詞,其詞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構成 “黃”指代顔色範疇,漢語中既表示色譜中的黃色,亦承載五行屬土、象征中央皇權的文化内涵(《漢語大詞典》“黃”字條,第12卷)。“琉璃”為外來詞音譯,原指天然寶石,後指人工燒制的玻璃質釉面材料(《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847頁)。
二、器物指稱 特指黃色釉陶制品,常見于古代建築構件。明代《天工開物》記載:“黃琉璃瓦,惟皇家殿宇得用之”,可見其作為皇權象征物的特殊地位(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版本,卷七)。
三、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多用于描繪華美景象,如《紅樓夢》第四十回描寫蘅蕪苑“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其中黃琉璃瓦與雪景形成色彩對照,營造富貴氣象(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532頁)。
四、佛教關聯 佛經中常以琉璃喻清淨法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載藥師佛淨土為“琉璃為地”,黃琉璃在此語境中引申為神聖空間的建構元素(中華書局《佛教十三經》2010年版,第387頁)。
“黃琉璃”是古代對竹席的雅稱,其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用竹子編織的涼席,因竹篾經過處理後呈現黃色且表面光滑如琉璃質感而得名。這一名稱既體現了竹席的色澤特征,又通過“琉璃”的比喻強調其光澤感。
文化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詩句“攜來當晝不得卧,一府傳看黃琉璃”(《鄭群贈簟》),宋代蘇轼亦有“愧此八尺黃琉璃”的描述。可見古人常以貴重材料(如琉璃)比拟竹席的精美。
特征與用途
近義詞
在古籍中也被稱作“竹簟”“蕲簟”(以湖北蕲春竹席最負盛名)。
注:該詞屬于古代漢語詞彙,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
白鹭半邊人扮妝保社冰鮮滗取不革不夜珠猖蹷赤鳳皇來叢繁從父打場兒定金耳重飛音焚稿割分廣青官帽觀仰瓜田歸畆轟動轘磔回折監郡擊斃嗟來之食禁更禁園激勸軍争居息老保兒楞場梁子陵波迷川木箋牛脖子撲的巧僞乞抽扢叉青坻秦女楚珠柔瑩桑椹煞台生菜深化水宿蒜頭祟書謄拓畏惡衛生污下詳事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