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巾的意思、脫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巾的解釋

脫下頭巾,改戴官帽。指開始入仕。《文選·顔延之<秋胡>詩》:“脫巾千裡外,結綬登王畿。” 李善 注:“巾,處士所服。綬,仕者所佩。”《梁書·範雲傳》:“脫巾來仕,清績仍著。” 唐 劉禹錫 《故荊南節度推官董府君墓志》:“脫巾為弘文館校書郎,再遷至大理評事。”《明史·王元翰傳》:“平居凍餒,脫巾可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脫巾”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uō jīn,其核心含義來源于古代服飾文化與仕途關聯的象征意義。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指男子脫下頭巾(象征平民身份),改戴官帽,表示開始入仕或正式踏上仕途。這一動作體現了從布衣到官員的身份轉變。


文化背景與出處

  1. 服飾象征
    古代男子常以頭巾(巾)為日常裝束,而官員則佩戴印绶(如“結绶”)。因此,“脫巾”與“結绶”常對舉使用,如《文選·顔延之〈秋胡〉詩》中“脫巾千裡外,結綬登王畿”,通過對比凸顯身份變化。

  2. 曆史文獻引用

    • 《梁書·範雲傳》提到“脫巾來仕,清績仍著”,描述範雲放棄隱逸生活入朝為官。
    • 唐代劉禹錫在墓志銘中記載“脫巾為弘文館校書郎”,指某人通過選拔進入官場。

延伸用法與語境

  1.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脫巾”可引申為超脫世俗、追求自由 的意象。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脫巾獨步,時聞鳥聲”,描繪隱士不拘禮法的灑脫形象。

  2. 注意争議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失去尊嚴”的負面含義,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常見搭配與例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梁書》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中的詞條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脫巾》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脫巾》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脫去帽巾,指謙虛謹慎、禮貌有加。

拆分部首和筆畫

《脫巾》的拆分部首是“衣”和“巾”,其中“衣”部首有5畫,“巾”部首有3畫,總共8畫。

來源

《脫巾》起源于古代的禮儀習慣。古人認為帽巾是表示尊貴身份的裝飾物,脫去帽巾則表示謙遜和自謙。這個成語後來衍生為一種禮貌的表達,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謙虛、恭敬。

繁體

《脫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脫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脫巾」一詞的漢字寫法為「脫蔺」。其中「脫」字的字形為一個人走在禾苗中的樣子,寓意脫離塵世紛擾;「蔺」字的字形為草木的樣子,表達了一種虛心謙遜的态度。

例句

他的謙遜和自謙使他成為衆人的楷模,真可謂是一身《脫巾》的好品質。

組詞

謙遜、自謙、禮貌、恭敬、言行舉止等。

近義詞

恭敬有禮、謙虛謹慎、恭恭敬敬。

反義詞

驕傲自滿、目中無人、張揚自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