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鼓的意思、放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鼓的解釋

古代禁門有放鼓、止鼓。放鼓契出,放鼓聲響,告知可出入禁門。 宋 章淵 《槁簡贅筆》:“禁鼓,古有契,契有二:一曰放鼓,二曰止鼓。其制:以木刻字于上,凡放鼓契出,禁門外擊鼓然後作;止鼓契出,亦然。而更鼓之契,傳自 唐 ,至本朝,有司嘗欲易新,不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放鼓”是古代禁門管理制度中的一種信號機制,主要用于控制宮禁或重要場所的出入時間。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功能
    放鼓是古代禁門設置的兩種鼓契(放鼓、止鼓)之一。當放鼓契(刻有指令的木牌)出示時,禁門外會擊鼓發出聲響,表示允許人員出入禁門。這一制度通過聲音信號傳遞開閉門指令,類似現代的時間管控系統。

  2. 曆史背景
    根據宋代章淵《槁簡贅筆》記載,禁鼓制度可追溯至唐代,宋代沿用并保留了原有契刻形式。當時曾有官員提議更新制度,但未被采納,可見其傳統延續性。

  3. 運作機制
    具體流程為:以木刻契牌為憑證,放鼓契出示後,禁門外擊鼓宣告開放;止鼓契則對應關閉禁門。兩種契牌交替使用,形成完整的門禁管理鍊條。

  4. 相關術語

    • 止鼓:與放鼓對應,表示禁止出入的鼓聲信號。
    • 更鼓:夜間報時的鼓聲制度,與禁鼓功能不同但形式相似。
  5. 現代意義
    該詞現已成為曆史詞彙,主要用于研究古代宮廷管理制度或文獻考據,體現了古代通過簡單工具實現高效管理的智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記載,可參考宋代章淵《槁簡贅筆》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鼓

放鼓(fàng gǔ)是一個中文詞彙,由“放”和“鼓”兩個字組成。放的拆分部首是“方”,鼓的拆分部首是“鼓”。放字共有8個筆畫,鼓字共有13個筆畫。

放鼓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廣泛,主要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指敲打鼓樂器發出的聲音,如“放鼓的聲音很激昂”。第二種解釋是指放任、不拘束,如“他會放鼓地表演,給觀衆帶來更多的驚喜”。這個詞可以用于形容音樂、表演、态度等各個方面。

在繁體字中,“放”字的寫法是“放”,“鼓”字的寫法是“鼓”。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放字的寫法有一種變體是“放”,而鼓字的寫法有一種變體是“臯”。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放鼓地演奏着樂曲,音樂與樂手融為一體。

2. 婚禮上,新郎新娘走進大廳時鼓聲震天,引起了一片歡呼。

組詞:打鼓、擊鼓、鼓舞、鼓掌、鼓動、鼓勵。

近義詞:敲擊、敲響、敲打、擊打、拍擊。

反義詞:禁鼓、不鼓勵、限制、制約、束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