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 代以十二月二十四日為交年節。謂舊年和新年在這一天交接。民間皆焚錢紙,誦道佛經咒,以送故迎新。見 宋 陳元靓 《歲時廣記·交年節》引 呂原明 《歲時雜記》。亦省稱“ 交年 ”。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燒合家替代錢紙,帖竈馬於竈上。”
(2).泛指新舊歲交替之際。 宋 歐陽修 《與顔直講長道書》之一:“交年積雪,極寒,體況想佳,計行李不久當東,會見何時,千萬加愛。”
關于“交年節”的詞義解釋如下:
交年節是宋代民間節日,特指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象征舊年與新年在此日交接。宋代文獻如《東京夢華錄》記載,此日需焚錢紙、誦佛道經咒,以“送故迎新”。
宋代以後,“交年節”逐漸泛指新舊歲交替之際。例如歐陽修在書信中用“交年積雪”描述歲末寒冬,可見其含義已擴展至年末時節。
亦簡稱為“交年”,元代《武林舊事》等文獻沿用此稱呼。其核心意義始終圍繞辭舊迎新,反映了古代民衆對時序更疊的敬畏與祈福心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習俗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歲時廣記》《東京夢華錄》等古籍記載。
《交年節》是一個成語,意為辭舊迎新、接續辭舊迎新的意思。
《交年節》的拆分部首是辶和日,共有7畫。
《交年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廣韻》一書中,意思是辭别舊年,迎接新年的節日。
《交年節》在繁體中的寫法為「交年節」。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可以将《交年節》寫成「交年喼」。
他們家世代相傳,每年春節都會隆重地過《交年節》,以示祭祖之意。
組詞:交年,過節。
近義詞:迎新年,迎春。
反義詞:送舊年,辭舊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