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遠望。 唐 李白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詩:“峯巒秀中天,登眺不可盡。” 宋 王安石 《贈寶覺》詩序:“聞 化城閣 甚壯麗,可登眺,思往遊焉,故賦是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愛奴》:“自入館以來,每欲一出登眺,輒錮閉之。”
“登眺”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登眺”指登高遠望,強調通過攀登至高處,獲得更廣闊的視野來欣賞或觀察遠方景色。拼音為dēng tiào,注音為ㄉㄥ ㄊㄧㄠˋ。
唐詩中的運用
李白在《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中寫道:“峯巒秀中天,登眺不可盡”,描繪了山巒壯麗、登高後視野無窮的意境。
張說《嶽州九日宴道觀西閣》中“登眺思清景,誰将眷濁陰”則通過登高遠望表達對清淨景色的向往。
宋代詩文
王安石在《贈寶覺》詩序中提到“聞化城閣甚壯麗,可登眺”,說明“登眺”常與壯麗景觀相關聯。
清代小說
蒲松齡《聊齋志異·愛奴》中“每欲一出登眺,辄锢閉之”,反襯出登眺作為自由活動的象征意義。
除字面意義外,“登眺”還可比喻對未來的展望,如“登眺前程”表達對前景的期待與規劃。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原文或具體例句,可參考《李白詩集》《聊齋志異》等文獻,或通過漢典、百度百科等權威平台查詢。
登眺是指登高遠望、眺望遠方景色的意思。總結起來可以解釋為"上高處眺望"。
“登”字的部首是“⻤”(熊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眺 " 字的部首是" 目 ",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登眺”這個詞是由“登”和“眺”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在繁體中,“登”字寫作"登","眺"字寫作"眺"。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登"字多寫作"㒦"或"㐦",而"眺"字多寫作"䀓"。
1. 我們登上山頂,眺望着藍天白雲,視野非常開闊。
2. 他登高眺望,看見了遠處的河流和山脈。
登山、登堂、登記、眺望、眺望遠方、眺望大海
遠眺、遠望、上望、遠眺,都可以代替"登眺"這個詞。
低眺、低望、向下望等詞語可以作為"登眺"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