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密的竹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四》:“夾西即有數家依北峯下,其後削崖如屏,前則新篁密箐。” 清 姚鼐 《為香茝兄題秋梅圖》詩:“主人昨何往,密箐蠻獠廬。”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虎槍處》:“上大獵時,其部長率伎勇者十人,入深林密箐中覓虎蹤跡。”
“密箐”一詞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發音和語境區分:
基本含義
指茂密的竹林或樹木叢生的山谷。古籍中多用于描述自然景觀,如明代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提到“新篁密箐”,清代姚鼐詩中也有“密箐蠻獠廬”的用法。
擴展用法
可用于地名,如雲南的“杉木箐”,表示竹木叢生的區域。
隱蔽含義
源自古代用竹筒(箐)傳遞秘密情報的方式,形容事物隱秘、不易被察覺。例如現代語境中可指隱藏的計劃或難以發現的細節。
使用場景
多用于抽象描述,如“密箐的計謀”或“真相藏在密箐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徐霞客遊記》等古籍或現代詞典釋義。
密箐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竹”和“人”,筆畫數為10畫。
密箐的來源比較晚,可以追溯到明代。箐原指小竹筐,常用于裝運物品。後來,籠統地泛指用于儲藏物品的容器。而密箐則是用于儲存私密物品的小箱子。
密箐的繁體字為「密箐」。
密箐在古代的寫法稍有不同,如秦石刻中的寫法為「密鏡」。此外,也有使用「秘匣」等表述。
1. 姑娘小心收好你的珠寶,放在密箐裡别丢失。
2. 這個密箐是奶奶年輕時的嫁妝,傳承了家族的珍寶。
3. 宋代文人常用密箐來保存自己的書畫作品,以避免受損。
密室、密函、密鎖、保密、悄密。
秘箱、寶匣。
公開、明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