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敗的綱紀。《文選·陸雲<大将軍宴會被命作此詩>之四》:“頽綱既振,品物鹹秩。” 劉良 注:“振,整也。言頽落綱紀既整,品物皆有次序。” 唐 李白 《明堂賦》:“廓區宇以立極,綴蒼顥之頽綱。” 王琦 注:“《穀梁傳疏》:上下無序,綱紀頽壞,故曰頽綱。” 唐 楊士勳 《<穀梁傳>序》:“拯頽綱以繼三五,鼓芳風以扇遊塵。”
頽綱(tuí gāng)
釋義
“頽綱”指衰敗的綱紀或法度,形容社會秩序、道德規範或制度體系因失修而崩塌、混亂的狀态。“頽”意為倒塌、衰敗,“綱”本指漁網的總繩,引申為事物的主幹或核心準則,如“綱常”“綱紀”。該詞多用于描述朝代末期、亂世中禮崩樂壞的社會景象,含強烈貶義。
出處與例證
古代文獻:
近現代用法: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評秦漢制度時提及:“秦燔詩書,頽綱裂紀”,批判秦朝焚書坑儒導緻文化綱常瓦解。
語義演變
“頽綱”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獨立使用,但“綱紀頹廢”“禮崩樂壞”等衍生表述仍常見于曆史、文學評論,用以批判社會失序或道德淪喪。
近義詞
學術參考
(注:因古籍原文需專業數據庫支持,部分鍊接僅限機構使用,公衆可參考紙質權威辭書。)
“頽綱”是漢語詞彙,指衰敗的綱紀(社會秩序或法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頽”同“頹”,意為衰敗、坍塌;“綱”指總繩或事物的關鍵部分,引申為綱紀、法度。合稱“頽綱”即指敗壞的社會秩序或制度體系。
文獻出處與用例
補充說明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強調對混亂秩序的批判與重建願望,如“振頽綱”即整頓衰敗的綱紀,恢複社會規範。
嗷鴻罷癃貶流伯姜澄神離形出入辭力儋崖膽戰心驚打熱鼎社東搜西羅短縮度制阿曲飛天紒鳳劄龍書分星改更剛德甘荼诰籙蠱蠹豪鷹橫撞花燈渙號花媳婦兒檢定階基毄力經商金木孔雀扇款備纍離兩頭三緒離鄉調遠南極排閣片言折獄被甲載兵錢谷千金一笑七肥八瘦窮臘認死扣兒熔斷燒化四筵燙面讨針線田迳妥實五酘武冠汙尊先嚴銷改細眯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