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語掾的意思、三語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語掾的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阮宣子 有令聞,太尉 王夷甫 見而問曰:‘ 老 莊 與聖教同異?’對曰:‘将無同。’太尉善其言,辟之為掾。世謂‘三語掾’。”《晉書·阮瞻傳》亦載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 , 阮修 作 阮瞻 。後常以“三語掾”作為幕府官的美稱。 唐 劉商 《雜言哀悼姚倉曹》詩:“可憐三語掾,長作九泉灰。” 宋 蘇轼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欲知妙湛與總持,更問 江 東三語掾。” 金 元好問 《益父曹弟見過》詩:“從事舊慚三語掾,通家猶記十年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語掾"是漢語典故詞彙,典出《晉書·阮瞻傳》。其核心含義指憑借精煉語言獲得官職的才能,具體指古代官員選拔過程中,以簡明的三句應答通過考核的特殊人才遴選方式。該典故的構成包含兩層釋義:

一、字面解析 "三語"指極簡的言語表達,《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三個字的答語";"掾"為古代屬官稱謂,始見于《漢書·百官公卿表》,特指輔佐主官的僚屬職位。二字組合形成官職代稱,強調以精要語言獲取官位的特殊選拔标準。

二、曆史典源 典故原型可追溯至西晉名士阮修事迹。據《晉書》記載,太尉王衍問阮修:"老莊與聖教同異?"阮修僅以"将無同"(大約相同)三字應答,因言辭精妙被直接舉薦為太尉掾,時稱"三語掾"。該事件後被《世說新語·文學》收錄,成為魏晉清談風氣的典型例證。

三、文化引申 該典故在後世文獻中衍生出多重意涵:

  1. 才能認證:指通過簡約語言展現學識的才能認證方式,見宋代《容齋隨筆》對科舉制度的評議
  2. 處世哲學:體現道家"大道至簡"思想,明代《菜根譚》引此典說明"真傳一句話"的處世智慧
  3. 文學意象:蘇轼《次韻道潛留别》中"異同更莫疑三語"即化用此典表達學術交流的精要性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典故詞典》将其列為B級常用典故,主要應用于學術評價、語言藝術等領域,特指以精辟見解通過關鍵考核的才能認證過程。在語言學範疇,該詞屬于"數詞+量詞+官名"的複合典故構詞法典型範例。

網絡擴展解釋

“三語掾”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基本釋義


典故出處

源自《世說新語·文學》記載:
西晉名士阮修(一說阮瞻)被太尉王衍(或王戎)問及“道家(老莊)與儒家(聖教)的異同”,他僅以三字“将無同”(意為“莫不是相同?”)作答。王衍贊賞其言簡意赅,便任命他為屬官,時人稱其為“三語掾”。


引申意義

  1. 贊美官員:後常用于稱頌幕僚或屬官才思敏捷、應答得體。
  2. 文學化用:唐宋詩詞中常以“三語掾”代指有才幹的官員,如蘇轼詩句“更問江東三語掾”。

常見誤解


“三語掾”的核心在于以簡馭繁的智慧,而非語言能力。其典故體現了魏晉時期玄學清談的風氣,以及古人對話語機鋒的推崇。

别人正在浏覽...

拜上帝會變悔邊隴捕援財神茶寮稱悲沖玄串門道君皇帝地拍鼠洞冶二辂鳳轎粉戲否定判斷骨咄貴赫寒藻和恒和絃懷夢草虎步龍行會禀諱掩火硝嗟懼傑子激發态鲸铿咎言卡剌特愧領厲誠靈空落産厖蒙冒禁酩酊大醉明月入懷莫斯科沐雨經霜甯野濃妝潛移暗化謙語親家翁邛崃坂深圳市漱酒悚慄桃花流貼子詞提劍體律王守仁危欄聞家無限協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