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號陽明,世稱陽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和教育家,心學集大成者。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解析:
仕途與軍功
王守仁為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曆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驿丞、南贛巡撫等職。他平定南贛匪亂、甯王朱宸濠叛亂,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其軍事才能被評價為“神出鬼沒”,甚至被百姓奉若神明。
學術地位
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并稱“孔孟朱王”,被譽為“真三不朽”人物(立德、立功、立言)。
心學核心主張
學派影響
創“陽明學派”(姚江學派),思想傳播至日本、朝鮮半島及東南亞,成為東亞近代啟蒙思潮的重要源頭。
主要著作
《傳習錄》《大學問》系統闡述心學理論,《王文成公全書》收錄其詩文、奏疏等,文章兼具哲理與文學價值。
書法造詣
擅長行草,作品如《七言絕句》等,風格俊逸灑脫,體現其“知行合一”的藝術觀。
王守仁的學說雖被批評為“空談心性”,但其打破程朱理學僵化框架,強調主體能動性,對後世李贽、黃宗羲等思想家有深遠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思想細節,可參考《傳習錄》原文或權威研究論著。
《王守仁》是一個名字,指的是明代哲學家、政治家王守仁(1472年-1528年)。
《王守仁》的部首是"玉",總筆畫數為10。
《王守仁》是根據王守仁這位曆史人物的名字而來。王守仁是一個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在中國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影響力。
《王守仁》的繁體字為「王守仁」。
在古時候,「守」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常見的古寫形式為「壽」。
王守仁是明代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王守仁并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是一個人名。
沒有特定的近義詞可以與王守仁對應,因為它是一個人名、專有名詞。
同樣,王守仁也沒有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人名、專有名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