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箓的意思、三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箓的解釋

道教謂金箓乃三清所降,故稱。箓,金箓,天帝诏書。 唐 戎昱 《送吉州閻使君入道》詩之一:“受傳三籙備,起坐五雲隨。” 前蜀 杜光庭 《中元衆修金箓齋詞》:“九宮符命,即為遷神;三籙洪恩,俱令濟苦。”參見“ 三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箓,道教術語,指道教符箓派傳承的三大核心經箓體系,分别對應三洞(洞真、洞玄、洞神)經典,是道教齋醮、修行及授箓制度中的重要分類。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三箓的定義與體系

三箓源于道教“三洞學說”,是早期天師道整合上古符咒傳統與神仙信仰形成的系統化經箓總稱。據《道教義樞》載:“三洞即三箓,洞真上清,洞玄靈寶,洞神三皇。”其分類依據經箓的品階、功用及傳授對象而定:

  1. 洞真部·上清箓

    以《上清大洞真經》為核心,主修存神煉炁,追求“飛升上清”。此箓強調個人内煉成仙,受箓者需具備較高道行,如東晉魏華存所傳上清派經典即屬此類。

  2. 洞玄部·靈寶箓

    以《靈寶五符經》《度人經》為基礎,注重齋醮科儀與濟世度人。靈寶箓強調“普度衆生”,通過集體儀式消災祈福,代表經典為陸修靜整理的靈寶齋法。

  3. 洞神部·三皇箓

    源于《三皇文》,内容以召劾鬼神、治病禳災的符咒術為主,如《天皇内文》《地皇内文》等。此箓側重實用方術,傳承可追溯至魏晉鮑靓、葛洪一脈。


二、三箓的宗教功能與曆史地位

  1. 授箓階次

    道教認為三箓代表修行次第:初授《三皇箓》以通鬼神,次授《靈寶箓》習濟世之法,終授《上清箓》達登真之境。唐代《三洞修道儀》明确規定道士依階受箓的流程。

  2. 齋醮實踐

    三箓是大型齋醮儀式的理論基礎。如靈寶箓衍生的“黃箓齋”用于超度亡魂,上清箓的“金箓齋”為帝王祈福,三皇箓則多見于驅邪鎮煞的民間法事。

  3. 文化影響

    三箓體系促進了道教經典的系統化。陸修靜按三洞分類整理《道藏》,後世《開元道藏》《雲笈七籤》均沿用此框架,奠定道教文獻學基礎。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雲笈七籤·卷六》

    明确記載:“三洞者,洞真、洞玄、洞神是也……洞真上清,洞玄靈寶,洞神三皇。”此為三箓分類的直接依據。

  2. 《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唐·潘師正)

    指出:“授三皇箓得為三洞法師”,反映唐代三箓與道士法職的關聯。

  3. 《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宋·蔣叔輿)

    詳述靈寶箓在齋儀中的核心地位,強調其“開度人天”的普世價值。


四、學術研究參考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依據權威紙質文獻及《道藏》影印本。現代研究可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收錄的部分道經。)

網絡擴展解釋

“三箓”是道教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道教中由三清(玉清、上清、太清)所降的“金箓”,即天帝的诏書或神聖符命。道教認為此類符箓具有溝通神靈、祈福禳災的作用。

  2. 字源與字面意義
    “箓”本義為存放典籍的小匣子,後引申為記錄神權的文書。“三箓”字面可理解為三個寶箧,象征珍貴典籍或神聖文獻。

  3. 引申與比喻
    在文學中常比喻珍貴的藏書或經典文獻,如查字典提到“三箓”可形容學識淵博或機構藏書豐富。

  4. 文獻例證
    唐代戎昱《送吉州閻使君入道》詩雲:“受傳三籙備,起坐五雲隨”,體現其在道教儀式中的實際應用;前蜀杜光庭的《中元衆修金箓齋詞》也提及“三籙洪恩”,強調其濟世功能。

  5. 相關概念
    需與“三清”結合理解,因金箓被認為是三清所降,故“三箓”也隱含道教最高神祇的權威性。

該詞兼具宗教儀式與文學象征雙重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版纏辨告采納纏袋長陌赪莖承顔遲聲道駕刀麻兒調鐘兌頭鈍魯惰窳甫裡拂雲贛婁功築官架子官首害民魂常火畜虎校擠擠矜放計掾蟿螽具美刻骨颏寬離草落照漫步馬如流水麻尾飄飄辟官破句牽埭乞答圻堮欽謀樿旁社祭神仙射蛇勢不可擋試穿霜素恕心私起談啁钿朵鐵棒亭落危動巫步向者溪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