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芍藥的别名。 元 王逢 《宮中行樂詞》之五:“芍藥為離草,鴛鴦是匹禽。”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芍藥》﹝釋名﹞:“《鄭風》詩雲:‘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韓詩外傳》雲:‘勺藥,離草地。’ 董子 雲:‘勺藥一名将離,故将别贈之。’”
“離草”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離草(lí cǎo)是芍藥的别名,這一說法在古代文獻和詩詞中均有記載。例如:
芍藥在古代被視為象征離别的植物。《韓詩外傳》提到“勺藥,離草地”,《鄭風》中也有以芍藥相贈表達情誼的記載。其名稱“将離”進一步強化了與離别相關的寓意。
離草(芍藥)的根可入藥,具有養血和營、斂陰平肝、散瘀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療月經不調、頭痛眩暈及營衛不和等症。其藥用部分需在春秋兩季采挖後曬幹使用。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提到“離草”可引申為“離開原本的環境或職位”,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用,建議以芍藥别名為主要釋義參考。
總結來看,“離草”的經典釋義聚焦于植物名稱,兼具文化象征與實用價值。如需擴展信息,可查閱《本草綱目》或詩詞典籍原文。
《離草》這個詞在中文中有兩個意思:
1. 《離草》指離别、分散的意思,用來表達個人間離開、散去的情感。
2. 《離草》也可以指遠離塵世,回歸自然的境界。
《離草》這個詞的部首是"禾",總共有11個筆畫。
《離草》在古代漢字中是以繁體字“離草”表現的。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候的一種漢字寫法,形狀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
在古代漢字中,"離"的上方是一個小點,下方是一個"田"字。而"草"的上方是"卄",下方是"艹"。
這種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相比現代漢字較為複雜,很少在現代使用。
1. 他們離草的時候,我感到非常傷心。
2. 在繁忙的城市裡,她渴望能離草,回歸大自然。
組詞:離開、離去、離别。
近義詞:分散、分别、離散。
反義詞:聚集、團聚、相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