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功築的意思、功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功築的解釋

指土木工程。《穀梁傳·莊公二十九年》:“民勤於力則功築罕,民勤於財則貢賦少,民勤於食則百事廢矣。”《尚書大傳》卷三:“謹功築,遏溝瀆,修囷倉,決刑獄,趣收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功築(gōng zhù)是古漢語複合詞,指土木建築工程,尤指大規模、耗費人力物力的營建活動。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功”通“工”,指工程、勞作;“築”指建造、修築。合指耗費人力物力的土木工程,如城牆、宮室、水利設施等。

    《漢語大詞典》釋為:“工程建築”(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第2卷,第734頁)。

  2. 引申義

    引申指需集體協作的重大建設項目,隱含工程規模宏大、耗時費資的特點。如《禮記·王制》載:“司空執度度地……量遠近,興功築”,此處“功築”即指國家主導的公共工程。

二、典籍用例

三、文化内涵

古代“功築”常關聯禮制規範與社會治理。如《周禮》強調工程需依時序(“冬官司空掌營城郭,辨丈尺”),體現天人合一思想;而過度“功築”則被斥為勞民傷財,如《鹽鐵論》批判秦漢大興宮室導緻“百姓力屈”。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禮記·王制》(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春秋穀梁傳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5. 《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功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土木工程,尤其強調通過人力勞作完成的建造活動。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與結構

曆史文獻用例

  1. 《穀梁傳·莊公二十九年》:

    “民勤於力則功築罕,民勤於財則貢賦少,民勤於食則百事廢矣。”
    ——強調國家需平衡民力,避免在農忙時大興土木,以免影響民生。

  2. 《尚書大傳》卷三:

    “謹功築,遏溝渎,修囷倉,決刑獄,趣收斂。”
    ——列舉國家治理中需重視的工程與事務,将“功築”與水利、糧倉等并提。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或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罽裘白厲厲幫套波斯胡補品長治久安朝珂吃不得馳駛瞅睬傳祚從命掉點兒跕墜防寒伏疾負戾浮傷改絃高能物理學垢恥桂棟橫奪狠戾驩呼猾逆火鞭火剪火燧姜原蛟女絹焦心郊迎稼器階庑忌故系繩倔佹鴂舌踽偻勘正林占疁田冥配撚撚轉排害鉛霜前筵竅生生輕貨輕獸入山失挫疏直天珍吐話,吐話兒亡窮微末梧岸小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