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土木工程。《穀梁傳·莊公二十九年》:“民勤於力則功築罕,民勤於財則貢賦少,民勤於食則百事廢矣。”《尚書大傳》卷三:“謹功築,遏溝瀆,修囷倉,決刑獄,趣收斂。”
“功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土木工程,尤其強調通過人力勞作完成的建造活動。以下是詳細解析:
《穀梁傳·莊公二十九年》:
“民勤於力則功築罕,民勤於財則貢賦少,民勤於食則百事廢矣。”
——強調國家需平衡民力,避免在農忙時大興土木,以免影響民生。
《尚書大傳》卷三:
“謹功築,遏溝渎,修囷倉,決刑獄,趣收斂。”
——列舉國家治理中需重視的工程與事務,将“功築”與水利、糧倉等并提。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或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功築(gōng zhù)這個詞是指通過刻苦努力得到的成就或者成果。其中,“功”代表功績,成就,“築”代表建築、修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功”字的拆分部首是“工”,共有5畫;
“築”字的拆分部首是“⺮”,共有12畫。
來源:
“功築”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形容個人或者集體通過不懈努力獲得的成就。
繁體:
繁體字中,“功”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築”字的繁體寫法是「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字形中,“功”字的寫法較為簡單,類似于「力」字在中間加上一橫;
“築”字在古代寫法中,上面有三個點,下面是一個縱向的豎線,代表着精雕細琢的建築。
例句:
1. 他的辛勤工作終于在今天的成果展上得到了充分體現,為他的“功築”鼓掌!
2. 這座古老的城堡是由才華橫溢的建築師們一磚一瓦“功築”而成。
組詞:
1. 功勳(gōng xūn):指由于傑出的貢獻而獲得的榮譽。
2. 築堤(zhù dī):指修建河堤,防止洪水泛濫。
近義詞:
1. 功績(gōng jì):指通過努力而取得的成就。
2. 功勞(gōng láo):指對于工作或事業的貢獻。
反義詞:
敗筆(bài bǐ):指失敗的事情或者不成功的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