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三绺。《水浒傳》第六三回:“ 蔡京 看了 關勝 ,端的好表人材,堂堂八尺五六身軀,細細三柳髭髯。”
“三柳”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理解:
指宋代柳氏三兄弟
即柳三複、柳三接、柳三變(後改名柳永)。三人以文學才華著稱,時稱“柳氏三絕”。其中柳三變(柳永)成就最高,是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代表作《雨霖鈴》廣為流傳。
形容須發的形态
作“三绺”解,指胡須或頭發分成三股。如《水浒傳》第六十三回描寫關勝外貌時提到“細細三柳髭髯”,此處“三柳”即形容胡須分三绺的樣式。
補充說明:
《三柳》是一個中文詞語,可以指代三株柳樹或者柳樹叢。
《三柳》的拆分部首為木(mù),筆畫數為9。
《三柳》一詞的來源不明确。大緻可理解為有關柳樹的描述,可能指代三株柳樹或者柳樹叢。
《三柳》的繁體字為「三柳」。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略有不同,但《三柳》一詞仍然用于表示三株柳樹或者柳樹叢。
1. 他每年春天都會去三柳公園賞柳。
2. 這片三柳叢是此地的著名景點之一。
1. 柳樹叢
2. 百柳村
3. 柳樹林
1. 柳林
2. 柳蔭
暫無明确的與《三柳》相對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