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尾的意思、遁尾的詳細解釋
遁尾的解釋
亦作“遯尾”。語出《易·遯》:“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朱熹 本義:“遯而在後,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處靜俟,可免災耳。”後因以指退居以待時機。 明 彭士望 《冬心》詩:“吾儕久閒居,遯尾牽柔情。愛翫窮愁中,繭縛絲縈縈。”
詞語分解
- 遁的解釋 遁 ù 逃避,躲閃:遁去。遁辭。遁世。遁北。 隱,消失:遁迹。遁隱。 逃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尾的解釋 尾 ě 鳥獸蟲魚等身體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鳥尾。 末端:排尾。船尾。尾聲。尾骨。尾燈。尾數。尾音。結尾。掃尾。虎頭蛇尾。 在後面跟:尾隨。尾追。 量詞,指魚:三尾魚。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頭
網絡擴展解釋
“遁尾”是一個源自《易經》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該詞出自《易·遯》卦初六爻辭:“遁尾,厲,勿用有攸往。”
- 遁:指隱退、退避
- 尾:既指動物的尾部(象征末尾位置),也暗含“尾大不掉”的困境
- 核心解釋:退避時處于末尾位置,可能面臨危險,需靜待時機避免災禍。如朱熹所言:“遁而在後,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處靜俟,可免災耳。”
二、引申含義
- 退居待機
指在不利局勢中主動隱退,如明代彭士望詩句“吾侪久閑居,遯尾牽柔情”即表達退守中積蓄力量的狀态。
- 擺脫束縛
現代解讀認為可引申為“放棄拖累自身之物”,如財富、地位或陋習,通過輕裝上陣化解危機。
三、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哲學語境,描述:
需注意:該詞屬于古漢語範疇,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常見于《易經》研究或古典文學分析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遁尾》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逃離或躲避追捕。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遁尾》的部首是辵(辶)加上尾。它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沒有确切的文獻記載。
繁體
繁體字“遁尾”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史文獻記錄,古代寫《遁尾》的方式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疲憊不堪地遁尾了一天後,終于找到了一個安全的藏身之處。
2. 在危機關頭,她立即遁尾躲進了附近的森林裡。
組詞
遁:遁去、遁入、離遁
尾:尾巴、劉海、倒數第二名
近義詞
逃遁、逃離、逃跑
反義詞
追捕、追擊、找尋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