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炎熱與寒冷。《新民晚報》1987.4.28:“ 孟小冬 喜出望外,就在當月二十一日,拜 餘 為師。自後,不論暑寒,不顧風雨,每日必到 範秀軒 。”
“暑寒”是一個由“暑”(夏季炎熱)和“寒”(冬季寒冷)組成的詞語,主要描述氣候的極端變化或自然規律。以下是詳細解釋:
“暑寒”指夏季的酷熱與冬季的嚴寒,強調氣候的極端對立與季節交替的自然現象。例如:“不論暑寒,他每日堅持鍛煉”。
在古漢語中,“暑寒”常與“風雨”等詞連用,表示無論環境如何艱難(如“不顧暑寒風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查字典)或文學作品中的使用場景。
暑寒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暑”字意為夏天的炎熱,而“寒”字則表示寒冷的冬天。合在一起,暑寒形容的是夏冬兩個季節的溫度對比。
根據漢字的字形結構,暑字的拆分部首是日字底部的曰,寒字的拆分部首是宀。暑字的總筆畫數為12,而寒字的總筆畫數為12。
暑寒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出現在《史記·封禅書上》中,用來形容天氣炎熱或寒冷。在繁體字中,“暑”字和“寒”字的字形與簡化字有所不同,部分筆畫有細微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暑”字的字形通常是用“⺅”(人的旁邊加上日)加上豎線的形狀,表示夏天的炎熱。而“寒”字則是由“⺹”(宀的變形,表示房屋)加上三個橫線組成,表示寒冷的冬天。
1. 暑寒交替,晝夜溫差極大。
2. 我們經曆過了漫長的暑寒季節。
1. 暑期:指夏季的時間段。
2. 寒假:指冬季學校的假期。
3. 暑氣:指夏季的炎熱氣候。
4. 寒冷:表示溫度極低、天氣寒冷。
夏寒:指夏天和冬天的溫度對比。
酷暑:表示非常炎熱的夏季。
春秋:指溫度適宜的春季和秋季。
溫暖:表示適度的溫暖,而不是極冷或極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