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令五申的意思、三令五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令五申的解釋

[repeated orders and injunctions] 再三地命令、告誡

詳細解釋

再三命令與告誡。《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 唐 白居易 《號令策》:“若不推之於戰,雖三令五申,而令不明矣。”《三國演義》第八三回:“次日, 陸遜 升帳喚諸将曰:‘吾欽承王命,總督諸軍,昨已三令五申,令汝等各處堅守,俱不遵吾令,何也?’” 柯岩 《我的爺爺》:“他們三令五申、巧立名目也搞不出我任何問題。”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令五申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三令五申是漢語中一個使用廣泛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反複多次地命令告誡,強調對某一要求或規定進行持續、鄭重的強調和申明,以确保被傳達對象充分知曉并遵守。以下從釋義、典故來源及現代用法三個角度詳細闡釋:

一、基礎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的權威解釋:

“三令五申”指再三地命令和告誡。“三”和“五”均為虛指,表示次數多、程度深,并非具體數字。該成語常用于描述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組織對成員反複強調某一重要規定或要求的行為,凸顯強調的迫切性與嚴肅性。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二、典故溯源

成語源于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事迹,最早見于《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于吳王阖廬……約束既布,乃設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此處記載孫武訓練吳王宮女時,為嚴明軍紀,多次申明軍令,最終斬殺不聽指令的隊長以示威嚴。後世遂以“三令五申”代指通過反複申誡确立規則權威性的行為。

來源:司馬遷.《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59.

三、現代用法與語境

在現代漢語中,“三令五申”多用于以下場景:

  1. 政策法規領域:政府或機構對重要規定反複強調,如“環保部門三令五申禁止排污”(《漢語大詞典》示例);
  2. 組織管理場景:企業或團體對紀律、安全等要求多次重申;
  3. 教育警示作用:通過重複告誡強化行為規範,體現要求的不可違背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326-5402-3.

四、語義辨析

需注意其與“耳提面命”“諄諄告誡”的區别:

“三令五申”以曆史典故為基底,凝練了漢語中對“反複強調權威指令”這一社會行為的精準表達,其嚴謹性與警示性至今廣泛應用于政治、法律及日常管理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三令五申”是一個漢語成語,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三令五申”指再三地命令和告誡,強調通過多次強調來确保對方重視并遵守要求。其中: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與軍事家孫武有關。據記載,孫武為吳王訓練宮女時,多次申明軍紀(“約束既布,乃設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但宮女起初不遵令,孫武斬殺隊長以示嚴明,最終使隊伍紀律嚴整。

三、古代軍事背景

“三令五申”在古代是軍事紀律的簡稱:

四、現代用法

  1. 適用場景:多用于上級對下級、組織對個人的多次告誡,如政策法規、規章制度等。
  2. 例句:
    • “政府三令五申禁止占用消防通道,但仍有車輛違規停放。”
    • “學校三令五申不得攜帶手機,部分學生仍偷偷使用。”

五、近義與反義詞

該成語既體現古代軍事管理的嚴格性,也適用于現代對規則反複強調的情境,核心在于通過多次說明和命令強化約束力。

别人正在浏覽...

伴食中書插叙船梯賧佛德言容功彫耗定錢頓堡遁世無悶囮場惡劄封塗分色符卪阜通黑蜧歡然活支剌監燭楬豆饑寒交至金槽觭日繼體酒類曠世冷古丁淩獵倮身明蕩蕩末事内中牛兵女郎排囊僻學溥儀青鴛瓦清徵全家鵲角鋭冽箬下春磉盤喪人參辰卯酉省刑訴説廷珪同波兔丘王極頑錢危慮委然文禍溫涼玉盞無生向裡向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