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波的意思、同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波的解釋

(1).同其波瀾。喻順時而動。《莊子·刻意》:“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 成玄英 疏:“應感而動,與陽氣同其波瀾。動靜順時,無心者也。”

(2).同其波瀾。喻混同于流俗。《魏書·高允傳》:“ 潘符 摽尚, 杜熙 好和;清不潔流,渾不同波。” 唐 柳宗元 《種術》詩:“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同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典文獻和語境理解,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一、核心含義解析

  1. 順時而動
    源自《莊子·刻意》:“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
    道家哲學中的處世态度,指行為應順應自然規律和時勢變化。如成玄英注疏解釋為“與陽氣同其波瀾,動靜順時”,強調不逆環境而行的智慧。

  2. 混同流俗
    見于《魏書·高允傳》“渾不同波”及柳宗元《種術》詩“激清愧同波”
    指個體放棄獨立品格,隨波逐流與世俗同化,常含貶義。如唐代文人用此詞批評缺乏清高氣節的行為。

二、延伸應用

三、辨析要點

需注意語境差異:在道家典籍中為褒義(順勢而為),在史書詩文中則多含批判(喪失原則)。例如《莊子》贊其順應天道,《魏書》反諷無原則附和。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同波的意思

《同波》是一個成語,起源于中國,意思是指與某人意見一緻,行動相同或共同抱團取暖。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同波》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同"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三個筆畫;"波"字的部首是"水",總共有八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同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一段話。繁體字形為「同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同波」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常見的古代寫法包括「潼波」和「通波」。

例句

1. 他們兩個人思想觀點總是很一緻,真是一對好朋友,真可謂是同波共濟。

2. 在這個團隊中,大家能夠同波共濟,齊心協力完成任務。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氣相求。

近義詞:一緻、合拍、合作。

反義詞:背道而馳、各奔東西、見異思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