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體的意思、繼體的詳細解釋
繼體的解釋
(1).嫡子繼承帝位。《史記·外戚世家》:“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内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 司馬貞 索隱:“繼體謂非創業之主,而是嫡子繼先帝之正體而立者也。”
(2).泛指繼位。《漢書·師丹傳》:“先帝暴棄天下而陛下繼體,四海安寧,百姓不懼。”《續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元年》:“ 仁宗 繼體保成,緻天下于大安者四十二年,功德可謂極矣。”
(3).猶言子女。 北周 庾信 《傷心賦》:“至於繼體,多從夭折。” 清 唐孫華 《王鶴尹挽詩》之二:“撥遣閒愁聊顧曲,縈牽繼體暗沾巾。”
詞語分解
- 繼的解釋 繼 (繼) ì 連續,接着:繼續。繼任。繼承。繼武(足迹前後相接,喻後人接續前人的事業)。繼往開來。前仆後繼。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體的解釋 體 (體) ǐ 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 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
網絡擴展解釋
“繼體”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
嫡子繼承帝位
指古代帝王通過嫡長子繼承制傳承皇位。例如《史記·外戚世家》記載:“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内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司馬貞對此注解為“繼體謂非創業之主,而是嫡子繼先帝之正體而立者也”。
-
泛指繼位
廣義上可指任何形式的權力或地位的繼承,如《漢書·師丹傳》提到:“先帝暴棄天下而陛下繼體,四海安甯,百姓不懼。”。
-
引申為子女(較少使用)
北周庾信《傷心賦》中曾用“繼體”代指後代子女,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二、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古代帝王繼承制度,如《續資治通鑒》提到宋仁宗“繼體保成”。
- 現代語境:可比喻繼承前人的事業或精神,如“繼體守文”表示繼承傳統并保持穩定。
三、補充說明
- 與成語的區别:部分資料将“繼體”視為成語,但嚴格來說它是古漢語詞彙,側重具體繼承行為,而非抽象比喻。
- 權威性差異:高權威來源(如、2)側重曆史釋義,低權威來源(如、8)補充了引申義。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史記》《漢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繼體(gè tǐ)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繼承祖輩的身體、性格、才能或特征等方面的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繡字旁
- 筆畫:7畫
來源:
- 漢字“繼”表示繼承、延續。
- 漢字“體”表示身體、形體。
繁體:
《繼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繼體的寫法和現在的寫法基本相同,沒有顯著的變化。
例句:
1. 他繼承了父親的繼體,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畫家。
2. 她繼承了祖母的繼體,非常善于音樂和舞蹈。
組詞:
- 繼承(jì chéng):繼承祖輩的財産、權利或職位等。
- 體态(tǐ tài):指人或物的身體姿态和形态。
- 體魄(tǐ pò):指人的身體素質和體力。
- 體貌(tǐ mào):指人的面貌、氣質和外表。
近義詞:
傳承(chuán chéng)、繼往(jì wǎng)
反義詞:
斷絕(duàn jué)、切割(qiē g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