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徵的意思、清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徵的解釋

清澄的徵音。徵,五音之一。《韓非子·十過》:“ 師曠 曰:‘不如清徵。’公曰:‘清徵可得而聞乎?’”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二》:“且以琴言之,雖皆清實,其間有聲重者,有聲輕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古人名琴,或謂之清徵,或謂之清角。” 明 夏完淳 《九哀·臨清流》:“期美人兮 江 幹,奏清徵兮玉闌。”

省察;審察。《後漢書·黃瓊傳》:“階下不加清徵,審别真僞,復與忠臣并時顯封,使朱紫共色,粉墨雜糅,所謂抵金玉於砂礫,碎珪璧於泥塗。” 王先謙 集解:“官本考證曰:‘諸本同,徵,當作徵。’ 惠棟 曰:《古文易》曰:‘君子以徵忿窒欲。’ 鄭玄 雲:‘徵,清也。’《左傳·襄二十七年》雲:‘以徵過也。’ 杜預 曰:‘徵,審也。’”徵,一本作“ 澂 ”。參見“ 清澄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徵"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音律、文學兩個維度解析:

一、音律屬性 "清"指音階中的高音調式,"徵"(zhǐ)為中國傳統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的第四級音,對應現代簡譜的"5"音。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清徵"特指比标準徵音高半音的變調音階,屬雅樂體系中十二律呂的變聲系統,常見于祭祀、朝會等莊重場合的禮樂演奏[來源1]。

二、文學意象 在詩詞創作中,"清徵"常被借代指代高雅音樂,如《曆代詩話》記載宋代詩人陸遊曾以"清徵泠然動虛牖"形容超凡脫俗的琴音[來源2]。元代《樂律全書》則強調其"聲清而遠,能通天地之氣"的哲學意蘊,成為文人寄托精神追求的常見意象[來源3]。

三、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記載大司樂掌教"六律六呂",其中"清徵"作為特殊音階用于調和鐘磬之音。漢代鄭玄注疏明确指出:"清者,陽聲之極;徵者,物盛之音",揭示其蘊含的陰陽哲學觀[來源4]。現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列為"禮樂制度核心術語",印證其曆史地位[來源5]。

網絡擴展解釋

“清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音樂術語

指清澄的徵音,屬于古代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之一。徵音在古琴等樂器中代表特定音調,具有清越悠揚的特點。例如:

二、引申含義

表示省察、審察,強調對事物的清晰辨析。如《後漢書·黃瓊傳》用“不加清徵”比喻未明辨真僞。

讀音說明

“徵”在此詞中讀作zhǐ(第三聲),而非常見的“zhēng”或誤讀的“huwēi”。該讀音與古代五音體系直接相關,現代漢語中已規範為固定發音。

常見誤用注意

部分文獻可能将“清徵”誤寫為“清征”(zhēng),實為字形或注音訛變,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辨畫飙舉冰解凍釋不屈不想出撐傘尺素愁蹙蹙創歴垂示刺船盜源彫世地圻鬥紛都會都祭堂感疾高架車輛鞲扇蠱事害發孩弄何其相似乃爾烘火懷感桓郎笛花蹊簡策焦巴巴緊身衣九難駒驢拒卻靠防肯構樂意理濟留愍昧犯漚庫披覆碁博氣竭聲澌清國虬結饒有人面竹傷心慘目生縛市釀水晶玻璃泰岱唐太宗潭筍王朝惟利是圖宵行枭勇西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