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peated orders and injunctions] 再三地命令、告诫
再三命令与告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鉞,即三令五申之。” 唐 白居易 《号令策》:“若不推之於战,虽三令五申,而令不明矣。”《三国演义》第八三回:“次日, 陆逊 升帐唤诸将曰:‘吾钦承王命,总督诸军,昨已三令五申,令汝等各处坚守,俱不遵吾令,何也?’” 柯岩 《我的爷爷》:“他们三令五申、巧立名目也搞不出我任何问题。”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令五申汉语 快速查询。
“三令五申”是一个汉语成语,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三令五申”指再三地命令和告诫,强调通过多次强调来确保对方重视并遵守要求。其中:
该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军事家孙武有关。据记载,孙武为吴王训练宫女时,多次申明军纪(“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但宫女起初不遵令,孙武斩杀队长以示严明,最终使队伍纪律严整。
“三令五申”在古代是军事纪律的简称:
该成语既体现古代军事管理的严格性,也适用于现代对规则反复强调的情境,核心在于通过多次说明和命令强化约束力。
《三令五申》是一个成语,形容命令或告诫重复多次,一再强调的意思。
《三令五申》的拆分部首是“卜”和“申”,拆分笔画是6画+6画+5画。
《三令五申》来源于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在古代,给人以命令或告诫时,会分别使用三令和五申,以确保被命令的人听从并遵守。
《三令五申》的繁体字为《三令五申》。
《三令五申》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
他三令五申地告诫我要按时完成工作。
- 三令:命令三次。
- 五申:告诫五次。
反复强调、再三嘱咐、屡次告诫。
言犹在耳、敷衍塞责、漠不关心。
【别人正在浏览】